1.本来我是要到海边拍日出的。夏季,太阳这厮睡眠不好,4点25就伸着懒腰坐起来了。我也起了个大早,赶到龙湾海滨一看,丫的和我躲猫猫啊。
2.既然来了,“贼”不空手,那就拍拍海边的渔民吧。光线不好,片质很差。
龙湾海滨原来有一部分属于东窑村,村民以捕鱼为生。随着城市的开发,这里成了旅游区,但仍然有少量的渔民在这里捕鱼。所以我拍的这些捕鱼场景,不是大规模的“正规部队”,而是一些闲散的渔民。船也比较小,只能在近海晃悠。他们夜里就出海了,清晨五点左右归航。这天潮水落的狠,渔船无法靠岸了。
3.只能把渔网背上岸边的沙滩了。一条船一般要带十几条网。
4.随着季节的不同,这个海域的鱼种也不同,夏季,他们会捕到一些什么鱼呢。
5.鱼很小,要通过手工的方式一条一条地从网上把鱼摘下来。虽然很费事,但这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刻。一边摘着鱼,一边还插嗑打屁,笑容满怀。
6、看来今天他们收获不小啊。
7.“三儿啊,别搁那疙瘩抱窝了,嘛溜儿切来,一杆箭似的,到海边帮爹摘鱼来。”这是辽西方言啊,可能有的朋友还听不明白,翻译过来就是,三儿子,别睡懒觉了,快点起来,到海边帮着摘鱼。这老兄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看来今天战果真是不错,摘不过来了。
8.渔网很细密,还真是挺不好摘的。
9.让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鱼吧。最多的是那白的,当地叫鲅鳍鱼。那个黑长的叫箭头子,这个鱼比较贵,也很少,大概要卖到15块钱一斤。这些鱼都是多刺的,也都很鲜美。
10.多新鲜的鲅鳍子,挺实完整,鳞片都没怎么掉。买鱼要看眼睛看腮,新鲜的鱼,这两部分都是宣红儿宣红儿的。如果发黄,发软,那就不新鲜了。
11、这是小黄花鱼,刺少,蒜瓣肉,也很香。
12、还有少量的虾爬子。六月份了,这个季节虾爬子很少,也不是很肥。每年的四五月,和秋季是虾爬子的旺季。春季的虾爬子有黄儿,秋季就没有了。
13.出海也很辛苦,抽棵烟解解乏。这位渔民老兄长的五大三粗的,扮演个鲁智深什么的比较合适。
14、停靠的船上招来了很多海鸥,也来分享他们的胜利果实。
15、随赶着鱼摘下来,还没等拿到市场呢,就有一些遛弯的居民争相购买了。这么新鲜的鱼,刚出海的,谁不想买点呢?价格倒是不便宜,和市场价格差不多,鲅鳍鱼8块钱一斤。
16.我也禁不住诱惑,买了十块钱的,拎回家,把鱼洗干净,刮掉鱼鳞,剪开鱼腹,扔掉杂碎,控干水。
17.用盐和五香粉腌制两三个小时。
18.用少量的豆油煎炸出锅,满屋飘着鱼香。哎呀,新鲜的小鱼儿,味道就是不同啊,格外的咸香酥脆,而且每个鱼腹中还有鱼籽,就着高粱米水饭一吃,哎呀,神仙一样。海边人就是有这样的口福,上哪儿说理切?不但能吃到陆地上的飞禽走兽,还能吃到新鲜的海货儿,特别是海货儿,由于不便储藏和运输,更成为海边人的优势。不光有小鱼,有的时候还有各种螃蟹,花盖蟹、红甲子,海飞蟹,还有各种贝类和海菜,物美价廉,买回家,清水一煮,再来点小酒儿,多嘚啊。特别是看足球赛的时候,喝着啤酒,嗑着螃蟹虾爬子,幸福就是这么简单。羡慕吧?我都有点羡慕自己。有很多外地人,也难逃这个小城的诱惑,特别是北京人,带着几个哥们或者亲属,打动车来葫芦岛,北京到这儿才三个多小时,他们不开车,那多累啊。逃离炎热的夏季,在这凉爽的海滨城市住上几天,休闲快慰。他们不到饭店去点海鲜,那都是打着氧气的,他们也到海边的船上或者早市儿上去买几袋子各色各样的海鲜,然后找个小吃部加工,一顿暴吃,或者加工后拎到海边,一边游泳一边啤酒就着海鲜。而且,这几天的花销和费用,也就相当于北京大馆子的一顿,就一顿的饭钱。听说啊,还有很多北京人带着客户来葫芦岛度假,这里轻爽肃静,真不愧是经济型营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