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幼喜欢艺术,还是“崽子”的时候就经常在床单上作画,迎来父母阵阵的“掌声”,脸不红,屁股红。高中时更加迷恋艺术,自学两年素描,美院毕业的朋友说:真像,我都画不了这么细腻,但是一文不值,路不对。我急了,你可以污蔑我,但不能污蔑艺术,从此断绝来往,只在喝酒时见面。后来改学美术史,我画不好,我学“看”还不行吗?此后的一二百元的月工资基本都捐献给了出版社,买来的书不少,但基本都堆在了书架上,脑袋空空。工作至今一直伏案托腮幻想,如果哪天我能从事艺术工作?然后看见镜子里面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等等,我好像也画过很多画,在大学里也获过奖。在业余里面我还算专业的,呵呵。
后来改学摄影了,这才发现,原来摄影比画画简单。那就摄影吧。后来把摄影和艺术结合了,用照相机翻拍艺术,这样,就有了下面这些摄影画。
但是任何时、空都阻隔不了我对艺术的崇敬之情感,钟爱之梦想。到现在依然喜欢看,依然是外行,依然喜欢暗自琢磨,窥视作者的一丝丝想法从而与自己达到共鸣。精神的充实,让我一直以喜欢艺术自满。

1、《在梦里飞翔》 作者:刘军(以下5幅同)
刘军在798的的这些画曾让我驻足不前。后来还仔细看了作者的名字,刘军,比我少一个字。翻拍了几张,还特意翻拍了每一幅的名字。
其实他的技巧很菜,这么说你别不高兴。这厮应该是学版画的,色彩区域划分明显,人物线条僵硬,色彩平涂毫无生气。但是,它们还是打动了我,是什么呢?
是童年的那些梦想和淡淡的忧伤?是情节的共鸣?
这是一个小孩子在屋顶上的梦。“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小孩子确实喜欢上房,他们会看到陌生的另一个视角和另一番世界。这张画让我想起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个在房顶上走来走去的马小军,活像个《铁皮屋顶上的猫》。作者截取这样一个童年的场景,那是他童年的一个记忆,童年的一个梦。这个记忆肯定是让作者愉悦的,永世难忘的。这样才能拿来作画。作者的画中还时常出现火车,火车道,那是陆地的翅膀,记忆和梦想随之延伸,就像上面两个飞翔的人。想起我的小时候,也常在屋顶做着这样的梦。夏天的时候,还常常搬到房顶上睡,一丝不挂,清凉的风,吹着年轻的身体和年轻的思绪,那是我的风浴。房顶上很安静,房顶上没有蚊子,只有漫天的星斗和梦想。那时的天很洁净,星星特别多,特别明亮。夏末,从房顶上搬下来,我时常会把家里吃剩下的烀地瓜撇上房顶,扔完也就忘记了。秋天的时候,再上房顶,看到的是一片惊喜,地瓜已经成了地瓜干了,又甜又劲道,也不管脏不脏,那是最好的小食品。

2、《在平缓的山间》

3.《鸟人》
看来作者不但喜欢上房,还喜欢上树。

4、《蛇》
又是一个深刻烙印的少年记忆。也许是第一次看到了蛇,那是一种神秘和惊恐。

5、《混乱之夜》
笨拙而惊恐的吻和一个碎牙的姑娘。

6、《荒山之恋》

7、《二婶》 作者不详。
这个模特选的好。就像身边的邻居。夸张而细腻,失调的面部比例,却恰到好处。

8、《中国民工》 作者:韦申。
中国民工就这德行,蹲在自己盖地“鸟巢”上,光腚穷欢乐。露着苦笑,一无所有。这些从农村涌向城市的民工大军,等待他们的只有两件事,歧视和拖欠工资。这就是中国农民工。然而“中国老百姓”是最好的老百姓,老百姓就是老实的百姓,大不了回家务农。中国之所以稳定,再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人数再怎么巨增,都显现的不明显,就是因为有着8亿如此庞大的农民,有地有田,不缺吃不缺穿,独自消化着经济危机的阵痛。

9、《中国人民小姐》 作者:韦申。
中国小姐中国红。

10、《农转非特写》 作者:赵晓东。
这是一幅农民工之前的写照——农转非。赤膊上阵,跨越荆棘,顶天立地。中国是个有户口的国家,谁想在哪里住,不是个人的自由,得政府批准户口。户口又分为三六九等,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的孩子,只能在农村上学,如果没有高考,那就要世代做农民,不能在城市正式就业。后来又有了非农村户口,外号蓝印户口,一场让世界不可思议的农转非。这个终于有了类似城市户口的农民一脸喜庆,自己再也不是农民了,然而“脱胎换骨”的只是个蓝本本。但自少在当时可以拿着城市的叫粮食本的红本本,在城里混了。自从有了“农民工”,农转非户口的问题好像取消了,但农村的孩子,还是不能在城里上学,蓝天下,这个农转非到底是农民还是非农民?

11、《童年回忆——我10岁》 作者:吴永平
这幅画把点彩发挥发展到极致,佩服。朦胧而梦幻的童年。下图是它的局部。

12、上图局部。

13 数码绘画 《死亡胜利》
作者:缪晓春(点击大图)

13、数码绘画《赴刑图》 作者:缪晓春 (点击大图)
颇有老勃鲁盖尔的风范。

14、《后海》 作者:李木
不管它像什么是什么,这才是作者本人对后海的印象和记忆。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他自己的。这种绘画风格描绘怀旧的感觉和老建筑倒很有特色。对,就是这个样子。

15、作者:李木

16、作者:李木

17、《美丽的乌鲁木齐》 作者:亚力坤.哈孜

18、上图局部。

19、《幸福的生活》 作者:韩景俊。

20、《老树》 作者:邵凡。

21、《交锋》作者:郑宏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