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落的前所古城——绥中行(三)

(2009-08-05 13:30:38)
标签:

辽宁

绥中

前所

古城

旅游

分类: 葫芦岛风光

失落的前所古城——绥中行(三)

 

 卫星地图图片: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失落的前所古城——绥中行(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后记: 

                                           古城如老兵

赵英俊

20 多年前,我和前所古城结过一段三年的缘分。在这城外的高中读了三年的书。感谢石君,今日再见,颇多感慨。

一直想给“失落的前所城”写点什么  但一直犹豫和惶恐,不是禅语里的“不可说”“无须说”也不是“不想说” “没的说”而是“千头万绪”“竟成无语凝噎”

 好一个“失落”,对古城的感触,尽在其中。(纳闷,你和它没有感情基础呵呵 何以初见就有此感触?神了)再说就已多余,说的过了 怕沾酸气和怨气  ,说的浅了 ,怕嫌 失敬和亵渎。终免不了俗,说说。

前所古城,断乏中原古城的厚重与文化 ,亦无江南小镇的娇柔与风情,它只是中原护卫的一个桥头堡或哨所,所以它注定不是“名人”和“大家”。它只是个老兵,一个江山落定后,一片歌舞升平中,遗弃在塞外民间的默默无闻的老兵和弃卒。没有丰碑立传,没有光环镭射,更没有闻名遐迩和游人如织。

但是它贵在亲切和随和,贵在淡定和从容,贵在它的宽容与牺牲。去过故宫的人,总记得那份神秘和敬畏,其实是因为你只可以看它  却从不让你真的靠近和摩挲,管理者处于保护和更多的是处于“距离产生美的考虑,好让你再来再掏钱。所以它永远是贵族,只可远观 不可近玩,而古城是慈祥的老者,是你时时可以拜访的邻居老大爷。记得当年的古城,孩子们成群的城墙上跑来跑去 玩耍嬉戏,从没有其他名胜的那样“严禁攀爬和靠近”也没有“NO PHOTO”,那时候我和同学辛君经常对学校晚餐的高粱米饭白水煮白菜“敬而远之”,总要走上几里,来到城里的一家小饭店,每人要上一张大的“筋饼”,然后坐在城墙上,裹了纸卷在手里,热热的,就着夕阳落日和城里静谧的炊烟,说着,静着,撕着,嚼着,看着古城里人家幸福的生活,(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那时候的城里的人总要比城外住的人高贵一些 起码是他们表现的这样)总羡慕他们可以有城墙护着他们,他们的安全感和贵族感明显的高于外人,冬天里肆虐的寒风都躲过他们,他们有石板路,有镇政府 有供销社 有街道 有医院 ,对了最主要的是还有饭店(呵呵),于是班里的几个城里的学生故意混淆和模糊着城墙里的“城”字和城市里的“城”字,开口总是“进城”“城里”如何如何 ,总在提醒我们这些外乡人时刻注意保持着和她们的距离,也让我们在玩累了闹疲了的时候恨恨的骂上几句“妈的,有什么了不起 ,将来老子考进城市,进大城去”于是就坚毅的从桌堂深处摸出曲卷着的书读着,读着,呵呵 ,真的那几个城里的孩子没一个考上的,哈哈哈哈(此处有点失态了吧)说正事。那时古城就如一个慈祥的老者,坐在古树下,围着数个孩子,耐心的讲述着过去,手中的蒲扇轻轻的为孩子挥去叮人的蚊虫,有时也任由调皮的孩子捋曳他花白的长须或藏起烟袋,老兵不愠不怒。

城里的居民也和古城不见外,靠着墙的搭起窝棚,缺少砖头的顺便拆些城砖垒起自己的院墙,没了土的,挖上几筐,可城,还坚强的在,挡着风雨,卫着家人。老兵不哭不倒。

古城也许是智慧的,他喜欢过一种静静的生活,于是他没有象那些名胜那样故意铁门紧闭,院墙高垒,惹的世人好奇心大增,游人如潮。他就这样柴门敞开,篱笆稀疏,不躲不藏,反而没人打扰,总让路人觉得无宝可寻无密可探,倒是落得一身清净自在。老兵嘛  ,怎会不知道空城计呢,只是让人不是不敢进,而是变成了不屑进。看那些所谓名人大家的古镇,无一不被开发文明的不伦不类 丢了自我,丢了本性。当年的一部《孝子贤孙伺候着》,就象一群游客拉着老人拍照,本无敬意,其实也就是拿老人做个背景,戏散了,钱赚了,留下老人孤独的默默的收拾着一地的狼籍,过着依旧的日子,子孙嘛  还不都一样?节日回来大吃一顿 ,顺手拿了,然后就猢狲散去了,长辈的没有计较的,本也没想借孩子给自己贴金的。

多年后的今天,开始了市场经济,开始了房产开发,开始有了空调,自然无需城墙的阻塞,自然埋怨古城的狭小,容不下高楼大厦小区和花园,腾不出经贸城和海鲜一条街,过去的城门和街道,跑不开奔驰和捍马,于是居民们开始外迁,城外繁华得一塌糊涂,城里还是那般静谧和安详。孩子们终厌倦了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有了新的玩具,老人的身边没了往日的围绕。老兵不怨不悔。

居时为家,战时做堡。

千年的风霜雪雨,兵虽老,魂却在。我一直相信,任何一个物件,久了,远了,一定会依附有某种魂灵或精神,也一定会借助某种媒介表现出来的,我一直很怕直视那只趴在墙上的猫,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养猫,前后总共养过只,无一不给我一种温顺懒散娇柔的感觉,可这只真的不同,你只需注视它的眼睛三 秒,你就知道什么是老兵的魂了 。为什么是它?为什么那个时候它恰在那?为什么拍的时候它没跑开?为什么它要对着镜头?要诉说什么吗?

阅兵我看了,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些威风凛凛的将军,“一将功成万骨枯”,我看到那几个一身土布旧式军服的老兵我很喜欢,也很感慨,无疑他们是幸运的,但谁又记得当年长征、海南岛和西路军中失落民间的那些老兵呢,看到多年以后被找到的几个耄耋老人,面对重新找到的组织,只是号啕大哭,不求官不求禄,只求的是组织承认,给自己和后人一个交代……老兵无欲无求。

 

古城注定不是完美的,它只是起了它应有的作用,尽了该尽的责,它没有茶马古道,没有一战定江山,它只是一个哨所,它只是天下第一关的一个附属,只是一个生活我们身边的进不了八宝山和英模馆的默默无闻的老兵,有些褴褛甚至有些脏,但骨还硬,气还在的老兵。它没有传统文化的韵,也没有世俗文化下的宝,只有雄性文化的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 798
后一篇:假“小沈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