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时间:2009年1月30日,正月初五
拍摄地点:北京
模
特:“小狗在外头”

今年春节前夕,儿子忽然说了一句:“小狗在外头(山东口音,消沟载外透”)。我也重复了一句,“小狗在外头”,儿子又说了一句,挺想小狗在外头。我也说了一句,是啊,我也想了。妻子说了一句,那还犹豫啥啊,春节去北京?春节去!春节去看小狗在外头。就这么简单,初一,一家人就踏上了北京的列车。一直待到初五返回。
儿子的小姨妈在北京,有小孩一个,女,不到两岁吧,自小由奶奶带大。奶奶是山东人,所以小孩子一直说一口流利纯正的山东话。孩子大名叫杨懿妍,小名巧妞,聪明可爱。这孩子一看就聪明,不光是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你一见那山东脑形,也会不由惊叹:好大的勺子,人都进屋半天了,勺子还在门外呢。这孩子勺子大到什么程度呢,睡觉不用枕头,别人不用枕头躺着是直面天花板,她要不用枕头,能看着窗户。
为什么叫小狗在外头呢?巧妞家养小狗,我们喜欢听她说山东话,就不停地问,小狗在哪儿呢?她便会答:“小狗在外头(山东口音,消沟载外透)”,把我们逗得前仰后合,不停地问,她会不耐其烦地答,我们就不耐其烦地学,小狗在外头,从此,杨懿妍就名正言顺地被我们叫成了“小狗在外头”。
在北京给小狗在外头拍了很多照片,今天想起来了,翻出来发到博客上,不由自主地又想起她那稚嫩的声音——小狗在外头,看着照片,很想她。
小狗在外头也在不断长大,初五离开北京的时候,出门时又问了她一句,小狗呢?她突然指着家里,说了一句:小狗在家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