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老先生。故事内容如下:
伊索先生正漫步乡间小路,遇见一个行人向他问路。
行人:“我到城时需走多长时间?”
伊索:“你走哇。”
行人:“我是得走,我是问走到城时需多长时间。”
伊索:“你走哇!你走哇!”
行人想这人真可恶,于是就气愤地走了。
片刻,伊索向他喊:“2小时——”
行人问:“为何刚才不告诉我呢?”
伊索,“不知你走得快慢,怎知需多长时间呢!”
我觉得伊索先生这次的预言可能未必准确,因为当一个人气冲冲的拂袖而去地速度比他平时的正常速度总要快那么三分,知道路程的远近之后,心里放松脚步放慢,那么这二小时的路程怎么也得走上两个半小时,当然,伟大的伊索先生可能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这二小时的路程其实是按照行人拂袖而去的速度推断出来的正常速度,可是一般行人进城总是为了办事,如果他赶时间,那么他加快步伐,连跑带跳,可能一个小时也就进了城。走得快慢其实不是进城需要多长时间的关键,进城的最终目的才决定进城时间的长度。
像我们拍戏,合同时间签的是两个月零三天,结果可能是两个月零40天才拍完,也可能两个月不到就全部杀青。当然我说的这件事情和伊索先生的故事风马牛不太相及。但是有一点,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相撞,实在是难以找到一个可以做推断的逻辑。所以还是我们中国人的古语最是大智慧,如果碰到这样的行人问路,你可以建议他买头驴子,递给他本书,然后对他说:您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是最豁达真实,又随机应变的人生态度。
今天原本拍三场戏,结果临时删掉一场,原本说晚上八点收工,结果五点半就拍摄完毕,整整提前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全组同仁皆大欢喜,所以才有时间来家里跟家人神侃一气,如有不通之处,敬请家人们多多见谅."博"一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