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到雍和宫及潭拓寺女到红螺寺虔诚上香最灵验

标签:
旅游 |
男到雍和宫及潭拓寺女到红螺寺虔诚上香最灵验
北京:“男雍和,女红螺”
“男雍和,女红螺”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指男子去雍和宫祈愿最灵,女子去红螺寺祈愿最佳。
雍和宫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2/29/291077437BCC99A06B6DAD653BCF602D.jpg
雍和宫
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原为清第三代皇帝雍正即位前府邸。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为行宫,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改为藏传佛教寺院,距今已有300年历史。雍和宫是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雍和门、雍和宫殿、“四学殿”(药师殿、数学殿、密宗殿、讲经殿)及三个文物陈列室构成。整个建筑布局完整,错落有序,具有汉、满、藏的民族特色。各殿内供有众多的佛像、唐喀及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紫檀木雕刻的500罗汉山、金丝楠木雕刻的佛龛和18米的檀香木大佛被称为雍和宫的木雕“三绝”,而且檀木大佛1990年还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贴士:很多人来这儿许愿后都实现了愿望,口口相传,雍和宫的灵验可谓名声在外,也让它成为北京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每逢初一、十五上香的日子,更是人满为患。
红螺寺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0/06/0608D6580C54BB2FC80C7C37D68923A8.jpg
红螺寺
红螺寺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千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寺院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庄严雄伟。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古树参天,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寺院内历届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凡,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贴士:红螺寺尾寺是观音寺,分前后两座,前一座是送子观音庙,可在此求佛降子。红螺寺的文殊菩萨,可求学业。
http://www.mzb.com.cn/res/Home/1307/30.jpg
潭柘寺中一株五百年树龄的紫兰花树日前开花,芬香飘逸。专家认定,这株古树还是京城稀有的树种。
潭柘寺,因处京城远郊约三十里之遥的门头沟区东南的潭柘山麓,且山路曲折漫长,故游客并非很多。但许多老北京都以一游潭柘寺为生平一愿。其中一因是“未有北京城,先有潭柘寺”,潭柘寺之龄,至今已有一千七百零二年了。另一因则是此寺素有皇家寺院之说,自明代的明成祖皇帝曾亲临一游始,从此令寺名大闻天下。至清代,潭柘寺的恩宠更为天下独有,自康熙至光绪二百多年间的数朝皇帝,均亲莅敬香礼佛。康熙曾亲赐紫袈裟于寺内住持,开创并享受了佛界人士竟能受赐穿皇帝最尊贵的紫衣的尊荣。乾隆皇帝与潭柘寺的关系也很深,甚至将此寺辟为他的避暑之地,入夏即驻鰖于中并料理日常国事。乾隆对此寺的赏赐和题匾题碑,也是寺中至今留存所见最多的。如此殊荣,难怪清朝百姓都嘲笑说,即使京城一个正六品的知县,若到潭柘寺一游,他也只能受到寺内一个“知客僧”出来接待,休想见到老方丈一面呢。
笔者这次独游潭柘寺且逗留整日,山上山下,寺前寺后,都走了个遍,所见所闻,可谓古意盈怀,禅意入心,加上在寺中所读不少清代皇帝的题诗题匾,其中文趣之悠悠,可谓快心此游也。
潭柘寺虽依山而建,其规模却甚大,游客甫入山门,便闻梵音钟鼓之声自山中悠悠而来,而一路所见古柘、古柏、古娑罗树等古树,更令人心喜不已。那些古树都属二百年以上之树龄,森森垂荫,遮天蔽地,人行其下,即有涤去心尘之美。
潭柘寺上下建筑物中,沿山路直线而上布局的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两侧则有文殊殿、观音殿、祖师殿、地藏殿及东、西观音洞等。此寺的大雄宝殿有天下一绝,即其殿顶的天花板雕的是唯有皇宫正殿方可一用的“金龙和玺”图案,寺庙而有如此建筑上的皇威特权,也是佛界一趣话了。
笔者家中供奉观音,故我在此寺近后山的观音殿和圆通殿两殿内久久逗留并大开了一番眼界,原来这里的观音殿内,竟供有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妙严公主留下的“拜砖”,这位出家的公主,知其父忽必烈平生惯以征战杀戮闻天下,故代其父忏礼观音,由于常跪在观音圣像前的方砖上,积以年久,竟令此块地砖磨出了两膝膝头之深印,这种以个人的礼佛行为所形成的实物,也真是天下仅见的一宝了。
http://www.mzb.com.cn/res/Home/1307/31.jpg
在观音殿不远的圆通殿内,另供有三十三尊观音像,即观音菩萨的各种应身像,这三十三种不同类型的观音应身像,因其雕制瑰奇动人,独蕴深旨,难怪乾隆皇帝要亲赐匾额并题颂为“心空彼我”了。
由于当今世上观音信众多至上亿,我看游客中也都如我一样,也爱去登攀山路去游此寺两侧的东、西观音洞礼拜,故而其中香火甚盛。
用了大半天的时光,也不过才参观了半个潭柘寺范围的景物,但低头一看笔记本上所抄的各殿题匾和诗句联句,居然已近半百之数了,这种富蕴佛界文趣的妙句,若在游后细品,意味自是不尽。
潭柘寺寺后,有龙潭茶室,传说此龙潭水水质清冽,饮之善治病,而品其茶味,想也不凡。我坐于精致的竹棚茶室内,四面山风徐来,捧杯之余,忽有杯内杯外皆为绿天地之感,加上静听山中梵钟声声,心想当年来礼佛的皇帝,所享之福,大约也不逾此境乎?
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
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有一座古朴幽静的深山古寺,这就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的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它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药师殿。其中,天王殿入口的弥勒佛坐像,已有200年历史。灵隐寺一带的山峰巍峨耸立,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虽已历经沧桑,但如今的灵隐寺依旧香火兴旺,香客遍及大江南北,成为杭州的一大佛教文化景观。
苏州寒山寺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4/4A/4A038EC82B710805A995FFA9E1C5ED2D.jpeg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称之为“寒山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而且古迹也有很多,包括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当然,其中最著名的,是碑廊里的那块镌着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石碑,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
上海玉佛寺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E/E8/E8EF251416ADF662E2EA281D33890D82.jpeg
玉佛寺
玉佛寺不仅是沪上名刹,也是闻名于海内外的佛教寺院。寺院虽地处繁华的市区,却能够在闹中取静,成为繁华喧嚣都市中的一片净土。这里最闻名遐迩的是寺院里的两尊玉佛。一尊是被称作“镇寺之宝”的释迦牟尼坐像,整个佛像发出晶莹剔透的光泽,使佛像呈现出安详宁静、仁厚慈爱的神态。不管你站在哪个角度,玉佛总在安详注视着你,很是神奇。另一尊是卧佛堂里珍藏着的卧佛像,这尊像由一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表现的是释迦牟尼80岁时,在拘尸国郊外娑罗双树下涅磐时的状态。每逢初一、十五或佛教传统节日,上海的善男信女、三皈居士,接踵而至。院内香烟缭绕,福烛高照,在这座繁华的都市中,显得超凡脱俗、别具韵味。
广州光孝寺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B/B2/B2661ADE1D3A2F01DA10D2C58A8634FA.jpg
光孝寺
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大的佛教名刹,其始建年代距今1700多年。寺院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之一。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以及碑刻、佛像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
贴士: 8月底前往光孝寺能够观看到佛家的水陆法会
天津大悲禅院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D/DD/DD54ABF4329EBDACCCE7D648DB3149CE.jpg
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是天津目前唯一的一座十方丛林寺院。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生救苦,此“大悲禅院”之命名也。它始建的年代,无确切文献记载,据有关史料考证当为明代创建。现在的大悲禅院东院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玄奘法师纪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以及讲经堂组成。此外,在殿堂等墙壁上多设有木雕或砖雕的花窗,庙内空间玲珑透漏,院内幽邃曲折,寺中有园,园中有寺,静中生趣,令人联想翩跹,流连忘返。大悲禅院的主旨意在使人向善,洗净心灵的尘埃;谈不上弘扬佛法,唯愿世人或有所信仰或无信仰,或有所追求或无追求,皆远离烦恼,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祝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