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境界
标签:
阿凡达外星人潘多拉詹姆斯·卡梅隆星球电影纳美人杂谈 |
分类: Art |
http://s6/middle/4b8bf1a7h82b2dd81f805&690
《太松啦!出不来!姚明差不多。。。》
《阿凡达》的制片人常说,编剧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并不是在创作科幻,而是在写科学事实。从神秘的潘多拉星球到智慧的纳美人,再到划时代的表情捕捉拍摄技术与身历其境的立体电影体验,卡梅隆的确将现实科技与幻想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距离地球40万亿公里之遥的潘多拉星球上,滔天的海浪裂岸惊空,夜空里显现遮蔽了半个天空的巨大月亮,巨大的岩石山脉飘浮在天际,高大蔚蓝的森林里居住着身材修长、肤色幽蓝的纳美人,他们可以与灵魂树和动物实现精神对接……这是影片《阿凡达》所营造的奇幻而又美好的潘多拉星球,其中恰恰反映出地球文明无处不在的人工与丑陋。
尽管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影片中2154年的人类却依然受到来自社会、自然和心理诸方面的各种压力。过去,人类希望通过发展科学来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自由,现在这个梦想破灭了,地球上的资源消耗殆尽,他们只有乘坐飞船到潘多拉星球上开发新的矿藏。高技术并未带给人更多的富足和精神上的平静。人类饮鸩止渴,继续派出机器向自然界过度索取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危机。
http://s9/middle/4b8bf1a7h73784a292f38&690
潘多拉的隐秘细节
故事的发生地—潘多拉是一颗卫星,它与其它几颗卫星一起围绕巨型气态行星波吕斐摩斯星(Polyphemus)旋转。波吕斐摩斯的个头是木星的两倍,这个名字源自荷马史诗《奥德赛》里的独眼巨人,因为它上面有一个风暴云构成的大红斑,就像一只眼睛凝视着宇宙一样。而波吕斐摩斯星又围绕着它们的太阳—恒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旋转。
当然,以上星球除了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之外,都是影片里的想象。据天文学家推断,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并无这样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要说卫星更是杳无影踪。因为半人马座阿尔法AB双星复杂的重力影响使得其周围根本无法形成类似木星与土星一样的巨行星,目前的天文观测也证实了这一点。
现实中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距离地球很近(4.22光年),所以在关于星际旅行的科幻小说中,通常将它当成飞出太阳系后的“第一个停靠港口”。科幻小说家在预测地球人口爆炸时,往往将这个恒星系作为人类开发与殖民活动的据点。这些观点也全部被卡梅隆吸收,成为电影的故事背景。
根据卡梅隆的设定,潘多拉星球的大气里充满了氨气、甲烷和氯气,因此没有辅助呼吸设备的人类根本无法在这里生存。然而就是这样貌似恶劣的环境里却孕育出了一群独特的生物。潘多拉植物的颜色以蓝色和紫色为主,这说明潘多拉星球上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利用可见光谱中频率偏低的光波(如红光),而将蓝紫光反射出来。另外,类似于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潘多拉植物叶片中可能含有大量的“叶蓝素”,所以也使得这里的植物整体呈现出奇妙的蓝紫色。
潘多拉有无数奇特的物产,最神秘的要数其特有的矿物Unobtanium了。这种矿物是天然的超导体,在磁场作用下,超导体可以飘浮在空中。由于这种磁场漩涡效应,一些外露在潘多拉地表上的富含Unobtainium的巨型岩石便飘浮在空中,形成了壮观的空中山峰“哈利路亚山”,仿佛中国的黄山拔地而起一样。
这些飘浮在空中的巨石如同海上的冰山缓慢地在空气中移动。它们的边缘是陡峭的岩壁,岩石的缝隙里长满了植物,有些地方还有瀑布流下。巨石之间还会发生碰撞,撞击产生了更多的碎块。
能够吸引人类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拓荒的原因就是每公斤价值2000万美元的Unobtanium可以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产业。对渴求能源的人类来说,这种物质有无限的吸引力,明知前途艰辛也要以身犯险,不惜付出战争的代价。这也是卡梅隆用希腊神话人物“潘多拉”来命名这颗卫星的原因所在。
象征希望的纳美人
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作为人类化身的阿凡达虽有与纳美人近似的外表,但仍有细微差别。最显著的就是手指的个数。纳美人每只手只有四个手指,而人类思维控制的阿凡达却有五个手指。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幻肢综合征”而采取的设计。否则用惯了五个手指的人类突然只能支配四个手指,肯定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下手。可惜影片没有提到纳美人的数学观念,也没有让他们计数。因为手指的数量与数学进制密切相关。人类使用十进制是因为我们的双手共有十根手指。纳美人的八根手指只能产生八进制。因此男主人公用英语提到有“两千多武士增援”时,纳美语的表述肯定相当不同。
每个纳美人身上的花纹都有两种,一种类似斑马的条纹遍布全身,另一种如繁星点点沿着他们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分布,能在黑暗处发出绚丽的荧光。点状花纹还能充当纳美人交流的信号,依据不同的情绪改变发光颜色。这当然与卡梅隆多年的深海拍摄经历有关。在幽暗的海洋深处,很多动物都能自己发光,并且通过光亮的变化传递信息。但在中国观众看来,这些排列有序的斑点更像中医理论中“经络”和“穴位”的外化。纳美人全身都没有毛发,头上长长的像头发一样的东西其实是他们露出体外的神经系统。通过这个神经接口,他们可以与星球上其他物种“联网”,共享信息,可能这就是纳美人能够平等对待其他生灵的生物学基础。
在希腊神话里,好奇的“潘多拉”打开一个装有各种祸患的盒子,结果灾祸飞向整个世界。在她来得及关上盒盖前,只剩下一种东西没有被放出,这就是“希望”。在这部影片里,或许人类最大的希望不是寄托在Unobtainium元素上—再丰饶的矿藏也有枯竭的一天—而是蕴含在潘多拉土著的生活方式中。
影片中,人类的世界充满机械和电脑显示器,只知道从大自然中攫取资源营造人工世界,显得冷酷而毫无生机。而纳美人的世界则郁郁葱葱,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有着更为融洽的关系。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方式只有征服,而纳美人则从更加朴素的“能量循环”理念中实践着生态保护。
虽然,以地球人的标准衡量,潘多拉上的土著智慧物种纳美人还处于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他们使用弓箭,居住在树上,就像过去的人类。但是他们与人类一样具有喜怒哀乐,并且不把幸福与烦恼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两种文明孰优孰劣,观众自可分辨。
在故事的结尾,主人公抛弃了人身,从肉体到精神都成为一个纳美人。这与其说是个人的选择,毋宁说是代表了渴望文明永续的智慧生命的最优选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