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姑苏行(二)水墨同里

(2016-02-17 11:18:28)
分类: 摄影旅游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IU1ac/uh2X4.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IV2Af/L4lGZ.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IVxLf/UmvZK.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0ziO/ROnSP.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IVUGr/Vts1l.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9or9/HrY6F.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oLow/Yzy7R.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qT6u/5fr9B.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sbBl/tS2TL.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syTh/iVOEZ.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uYIT/JFi0I.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uaK4/lSccr.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uNCE/Erj46.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vT4I/mYEoB.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9Uwo/d9Bkl.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qeND/j00Hh.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siPO/gXyDi.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uJT2/DHHt1.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wyaW/fEtB0.jpg

http://pic.yupoo.com/qzone3841208294/FnBJxkFC/Ms1m5.jpg

姑苏行(二)水墨同里




你究竟要告诉我什么
是想提醒我隔岸灯火,星如昨
每一种怀思都是冷冽的寒风
还是想告诉我
这水墨画卷是谁布设的迷局
一辈子也揣摩不透

所谓的传说,其实都离不开妄想
仍旧不能摧毁
帘外鸟鸣时的那份向往
如夏雨般汹涌而至
倾倒在,你的村庄
 
    去过乌镇,再来同里,虽是似曾相识,但也“草木皆非”。“醇正水乡,旧时江南”可谓是同里的特色所在,因水成园,家家临水,户户通船,勾勒出一幅层次错落有致的水墨画卷。今年春节期间幸得此缘,走进同里,若不一番细细品味,也是负了江南风情,更是负了同里古镇的一片诗情。
    走进同里的时候,就被她的清丽古朴所吸引,再是一番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更是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在同里有“三多”,分别是明清建筑多,小桥水乡多,名人志士多。而正是因为这“三多”,使得同里小镇闻名于海内外。在同里镇,随处可见古色建筑,而明清两代园宅就有38处,寺观祠宇47座,大大小小的士绅富豪住宅与名人故居也将百余处。而古镇景色也是如酒后陶醉于古卷中,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观,但遗憾的是这些都成了往昔,我们无法穿越,也无法复制。却值得欣慰的是“东溪望月”,“南市晓烟”,“水村渔笛”等诸景均尚存。这算是对前人的一种回恋,对后人的一种朝暮吧。记得当初未见此景,便闻此名,心中不觉肆意的勾勒出一幅幅画卷,如今想来,倒有些几分轻狂。但心中依旧不忘初至同里的那一瞬间:凡是水乡古镇,其文化韵味甚浓。而同里一千年的文化背景,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依旧保持原貌,也是需经历一番风雨。脊角高翘的房屋,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远远望去,一组古老建筑就好像是一件令人回味无穷且收藏的古老的艺术品,它就这样的呈现在你的眼前,风雨沧桑,兀然独立,是同里精华所在,也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地方。无疑这是一座座错综交杂的民居坐落在你的眼前。
    同里的建筑大都贴水而筑,临水而建。由于五湖环绕于外,一镇包涵于中,就像是一个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里。因此镇上的老百姓都是泽水而居,家家户户均在临水处的一面建成石阶,作为水河桥,便于洗涮,简单又实用。但也有人家搭建了伸向河面的小阁楼,并专门备好吊桶,可随时取水。如此简单小建,都不得不佩服同里老百姓的淳朴智慧,当我看见三五个妇人临水洗淘的时候,屋处有炊烟袅袅,顿时觉得安逸且无喧嚣。再遥看此阁楼,若是在盛夏的时候,同友人一边品茗小酌,一边欣赏河上风光,实为其乐无穷;夜临幕落,月色正浓,河岸渔火点点,站在阁楼遥望同里渐渐睡去,如诗如画的一番景色,顿时影入岩廊行乐处,不一番细赏,岂不是负了这月色同里?
    同里的琉秀,精华之处便是水。整个同里,贯穿着水,水将小镇一隅一隅地缀在一起。整个同里,是镶在水面上的。有水才那么清脱,有水才那么灵动。游同里,不妨租一条游船,木质,船舷被桐油抹得铮亮,船头是身着白底蓝花的女子,船撸一推一收间,吱吱扭扭,和着撸推开河面的水声,兀自成曲。河水漾开的波纹,一道一道,与对面过来的小舟划出的波纹,自然地交集,水面便开出一朵朵花,一如满面的笑靥。船悠游地行走在水中,你便可以一路地看风景。两旁的石驳岸,浑厚圆润,错落交叉,却是坚固异常,水的轻舐,岸的包容,已然是一种惯性。两岸的树,应着河水而生,绰约的合欢更是懂得借着河面展示自己婀娜的身姿。在河流的狭窄处,延伸的树冠撑起一片绿的穹窿,遮出一块阴翳,阳光漏下来和着点点细巧的合欢花,水面便是着色身姿了。可任落花有意,流水依旧无情。船缓缓前行,若正是水面平静的时候,能见水里一半圆,水上一半圆,船娘用撸轻轻一抵桥墩轻轻滑过圆圈,优雅又流畅,那便是过了一座石拱桥。短短的一段水路,要过各色的桥,舒缓的长庆桥,棱角分明的太平桥,玲珑的吉利桥。至于歇息在桥边的鱼鹰,偶尔捕鱼,只是一个哗众取宠的节目,惹得滞留城市已久的人群直呼神奇,刻意地演绎水乡风情,多少有点假意。水里的小鱼隔着船舷嗖地一下钻过,自在地悠游于水草之间,倒是真实得没有任何作秀的味道。若是在晨曦初开的河面上行进,水雾渺渺,桥影依依那更是如梦如仙般逍遥,那种惬意,再高明的科技手段也无法复制出来。那时候人已经无暇顾及天上的游云,身上的压力,将自己完全地交给了这弯水,掬一把流水浣洗,哪一样的烦恼还能粘滞人的身人的心?  
  曾读过这样一段话:“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头也不回地急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消散无踪。”当城市以发展为由,拆迁的速度超越了沉淀和记忆,来不及念及就面目全非。都市,已经拒绝故乡的回味。前行的速度让行者没时间回望来时的路,身后的脚印早已风干得无法分辨,连同童年一起丢失。   
 
  同里是幸运的,因着她曾经的闭塞,因着她平和温婉的个性,如画般地被保留下来,让我有梦回的依托,让我有追忆的温暖,让我有记忆的承载实体。这里是一处无可复制的水墨画,这里有你对人生最完美的幻想,这里有着梦想中才有的乌托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