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旅游遇上修禅

(2013-04-12 22:59:10)
标签:

文化

分类: 摄影旅游

当旅游遇上修禅


牌匾上这四个字是赵朴初所写,功力很深,写得很漂亮!

 

当旅游遇上修禅


著名的赵州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

 

当旅游遇上修禅

这样的亭子和细柳,符合中国古典诗意。

 

    禅并不是去拜神,去烧香,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需改变什么,要改变的只是心态。

                                                                --题记

 

    周五,和几位朋友一起去了赵县(古称赵州)的柏林禅寺游玩。
    在国人眼里,赵州桥不但是河北赵县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与赵州桥的知名度和普及程度相比,知道赵县还有个柏林禅寺的就没有那么多了。赵州桥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岁月,静悄悄横跨在洨河上,默默无闻的将辛苦劳作的众生从此岸渡到彼岸。而见证这座桥沧桑历史的却是距赵州桥不到3公里与之相望,晨钟暮鼓,生生不息的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古称观音院,南宋改称永安院,金代称柏林禅院,元代始称柏林禅寺。从建寺到现在已经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唐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在此研习《成实论》。后来离开了这个寺院,去印度取经。玄奘走后,这个寺院逐渐的兴隆起来,到了晚唐时期,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从此在佛教界广泛传诵。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元代,这里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因而,柏林禅寺也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现在,这座禅寺已影响到东南亚各国。各国的佛教信徒和政要曾多次来过柏林禅寺,烧香拜佛,使玄奘曾经住过的寺院名望越来越高。
    柏林禅寺是燕赵平原上的“ 畿内名刹”,现任方丈为中国佛教学会的副会长净慧长老。其建筑宏伟,轩昂气派超过北京的“雍和宫”。万佛楼巍巍壮观,气势磅礴,可容纳千人同时上殿,为世界第一。这座上下两层,面积达五千平方米的万佛楼,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依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共供奉小铜佛像一万零四十八尊。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佛。万佛殿名不虚传。
    整个柏林禅寺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座“小故宫”,红黄相间的主色调,大气磅礴。古树苍松,楼堂殿阁,此起彼伏。一门一廊,皆有禅语示人,楹联目不暇接。比如:倾盖相逢元古旧,何妨来吃赵州茶。横批是:剪云补衲。再比如:遥看明月映禅心,且听松风鸣梵呗。横批是:邀月谈心……无处不直指人心,透着悠远的禅境。  
    我读过一些哲理性的文字,其喻世教化的思想与佛教禅理大同小异。佛教实际上就是让我们的心念高度有序化(其实就是我们情绪管理的问题)。佛教是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我们时时刻刻所面对的迷惑,所面对的人生的种种的缺陷,所面对的人生种种的烦恼和痛苦。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过上幸福圆满的生活,这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最高的目标,这个目标有没有可能实现呢?看到许多的发达国家,全世界许多人都向往那些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还有没有受苦受难的人呢,有的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像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受苦受难的人一样有很多很多。即使是那些有钱的人,依旧不能说他有钱就没有痛苦,有饭吃就没有痛苦,房子住得大大的就没有痛苦,不是。痛苦具有普遍性,痛苦不分贫富贵贱。也有人说,钱越多的人越痛苦,地位越高的人越痛苦。官做得越大的人越不自由,想想我们平民老百姓,吃了晚饭可以到处转一转,哪个地方凉快,就可以到哪个地方去乘凉。而那些地位很高的人都不敢离开他那个住所,应该说他们心里也确实不是滋味。为什么呢?这个人生的真正意义,被种种外在的东西限制住了,扭曲了。所以这个社会要真正地安宁,那得像古人所说的要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那才是一种真正安静的社会、安宁的社会。我们的社会是在发展,是在进步,但是看起来房子有多高,这种防范的措施就有多高,窗子要做上护窗,门要做上保险门。不管你多高的房子,保险门不能没有,人总是生活在一种恐惧当中。有恐惧,有恐怖,就有烦恼。要远离颠倒梦想,远离一切恐怖,才能是无忧无虑、清凉自在的涅槃境界。所以人生有痛苦,社会有缺陷,那就是说一切创造人生解脱,文明进步的思想学说、宗教派别,它们的任务没有完成,它们还有很广泛、很广大的空间和市场。
    我认为佛教的很多禅理是值得品味的。一般说来,宗教对于悲观的人,具有安抚慰藉的作用;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更具有吓阻警惕的效力;对于纯洁善良的人,同样地亦能有所鼓励与嘉勉。佛教禅理劝人知足常乐,要学习禅定,乐观进取,心情自然平静,不生烦恼。(举例说明:一般人像三岁小孩,丢了一块糖就焦急、哭泣,而佛教徒像懂事的大人,不会为此而烦恼,这是观念、智慧、境界的不同。)佛教认为眼前不如意事,都是以前自己造的因所结的果,所以要勇于忍受,敢做敢当,不可怨天尤人。佛教所有的经典不是在显示佛的权威与能干,而是完全而彻底地解释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能使人得到合理的解答,所以刚逝世不久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世界上的宗教,我最赞成的是佛教。”章太炎说:“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梁启超说:“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孙中山先生说:“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信佛的不一定要做和尚,同样做和尚的不一定就信佛。佛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哲学,信佛首先得有智慧。只有当你有了足够的智慧,才能开始尝试学习、体验种种不同的道理。如果只是满足于参与某些仪式,那就是旁门了。总之,人生的苦难不是说仅仅靠一种优良的社会制度就能够解决的了,还要靠许多有智慧的理念、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明来辅助这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才能够真正挽回、挽救我们的人心。禅理用它超越的智慧,用它洞察人生的理念,来为我们提供一种深层的选择和前进的动力。

 

当旅游遇上修禅

寺院一角,迎春花开的正艳。

 

当旅游遇上修禅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当旅游遇上修禅

重头戏来了,这是菩提场,又叫万佛楼,气势恢宏,非常之壮观!

 

当旅游遇上修禅

柏林禅寺是燕赵平原上的“ 畿内名刹”,现任方丈为中国佛教学会的副会长净慧长老。

 

当旅游遇上修禅

佛教实际上就是让我们的心念高度有序化(其实就是我们情绪管理的问题)。

 

当旅游遇上修禅

    现任住持释明海与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的合影。释明海,1968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当旅游遇上修禅

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高33米,七层。

 

当旅游遇上修禅

有佛缘,平安幸福。

 

当旅游遇上修禅

金楼碧瓦!怎修得跟紫禁城一个色!

 

当旅游遇上修禅

梨花一枝春带雨-我的赵州梨花摄影(一)

 

当旅游遇上修禅

玉容寂寞谁为主-我的赵州梨花摄影(二)


当旅游遇上修禅

雪在秋千来往处-我的赵州梨花摄影(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