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睡莲

(2011-11-03 02:41: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情感驿站

 

 

http://bbs.guolan.com/upload/2004813181838.gif

 

 

  像一滴摇摇欲坠的清泪 ,如一泓深邃清幽的寒潭 ,低沉回旋 惆怅哀伤 ,含混模糊, 幽怨凄婉 。
  仿佛一种彻骨的沧桑,在伴着跳动的音符流浪 ,仿佛一个孤寂的魂魄 ,找不到停泊心灵的海港 。
  一种旋律几多迷惘;一腔忧愤几许悲凉,漂泊在深秋的清冷之雾,流连于冬夜的散漫云烟 ,像稠密的细雨敲打周身的孤寂 ,如凄冷的晚风掸拂眼角的泪痕……
  夜里睡不着的时候,想起来听这首《睡莲》。朋友说《睡莲》适合在暗夜里抚慰心灵。事实上却让我失眠了半宿。我心目中好的音乐分两类,一种是用来欣赏的,可以是任何风格,只要顺了我的耳。另一种,是已经超越了欣赏的境界,而与听的人之间有了一种深深的共鸣。那么我不得不承认,这首《睡莲》是后一种中的典型和极致。
    音乐是心灵的终极慰籍。
    睡莲的魅力在于:选取莲花素雅高洁的形象,以二胡为载体,抒发一种对恋人、爱人或是友人的思念之情,曲调舒缓深沉,缠绵而不悱恻,哀宛而不消沉,让人在沉醉之余有一种脱俗和豁然开朗的感觉。莲花的美是无庸质疑的,而它所处的环境,在平静的后面,潜藏着多少惊涛骇浪,睡莲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处变不惊,不受外界干扰,不受他人左右,以一惯之的对思念之人的无尽的倾诉,这种抛弃世俗,抛弃偏见,不计得失的境界在我们这种物欲充斥的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作为一名每天为生计、为生活、为生存而忙碌的凡夫俗子,在睡莲面前显得何等渺小!
    睡莲的魅力还在于:在莲花美丽的背后,旋律所引出的除了无尽的思念和倾诉之外,全曲无时无刻都在透出一种大度和无私。以我看来,睡莲所表现的就是一位世间少有的奇女子,当面对心爱的恋人、爱人或是亲人因种种原因要远离或是已经远离自己的时候,女子除了倾尽所有,极尽所能表现其至柔至善至美的一面外,骨子里更是透出一种宽容和理解之中的刚毅和坚强,这种大仁大爱,足以撼天动地,慑人心魄。听罢全曲,真象是夏天燥热难奈之时经受了一场大雨的洗礼,只可惜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有谁能守住心灵的这片净土,哪里又是我们理想中的世外桃园........
    最能慰籍国人心灵的声音,不是小提琴,不是吉他,而是连绵不绝的二胡。一个不懂音乐的中国人,他可能一点都听不出西洋乐器所表达的情感,但他能听出二胡里的悲与喜。二胡是最能表达忧伤情感的乐器了,它的如泣如诉,往往使人失去评说的能力, 这首来自贾鹏芳的《睡莲》便是如此。贾鹏芳是旅日华人音乐家,作品曲风悠扬委婉,飘着一丝淡淡的愁绪,却不是一味的悲情,更多了恬淡的味道。传统乐器与现代电子乐能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或忧伤,或欢快,或婉转,或大气,简简单单的二胡在贾鹏芳手中演绎得丰富多彩,浓浓的思乡之情,悠扬伤感,娓宛深情,凄美绝伦,直入心肠。软了手,湿了心,终不忍多说,怕惊醒,生生碎了一池幽幽莲梦……
    在古埃及神话里,太阳是由荷花绽放诞生的,睡莲因此被奉为“神圣之花”,成为遍布古埃及寺庙廊柱的图腾,象征着“只有开始,不会幻灭”的祈福。古埃及人将肉身制成木乃伊,幻想死者只是如睡莲般暂时闭合,生命可以“如睡莲暮合晨开”。在神庙中或葬礼上,一定供着祈求逝者早获新生的睡莲,这就是花语“信仰”的由来。据说公元前1361年完成的埃及但克哈门王陵墓,就彷佛一个睡莲王国:莲形的神殿柱头;死者航行于幽冥大海的模型船,摇桨亦是支半开的睡莲;墙壁上,埃及艳后般打扮的美丽女子,手执含羞半放的睡莲,回头往后方的女伴鼻上递送过去。被视为线条僵硬严谨的埃及雕刻,因为这样的动作,也彷佛传出了“尼罗河的新娘”的柔软的香味。
    听睡莲,写睡莲,就不能不说起法国印象派(Impressionism)巨匠莫奈(Monet)。莫奈曾说过:“普天之下能引起我兴趣的,只有我的画和我的花。”这“花”就是令莫奈一生倾情的睡莲。
    莫奈画笔下睡莲的繁衍之地是一个调色板般的梦幻花园,也是莫奈“最美的作品”和他的“天堂”。1883年,半生潦倒的莫奈终于在自己43岁的时候带着全家搬到一个位于巴黎和里昂之间的水上花园。在这里,莫奈远离了人生的种种焦虑,笔下的睡莲飘摇着令人意醉情迷的优雅与安详。朦胧的笔触,薄雾中的睡莲,与其说它们是这片池塘的风景,不如说是一种色彩斑斓、微光闪烁的意境,一个微睡轻摇、紫色迷离的梦……
    1900年莫奈展出了第一批12张睡莲池塘作品,当时作品中还有日本式的小桥。而1903-1908年间,莫奈又画了48张睡莲组图,这里已经没有了小桥。他自己为它们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并于1909年在杜朗-卢埃尔画廊展出,1907年所创作的竖画中的14幅也在其中。淡兰和深紫的水,金液一般的水,映着天空和岸边的变化莫测的水中,或淡或浓的睡莲,开着。而在最后的那幅《睡莲,晚间效果》里,睡莲已经不是一株具体的植物,而是一抹抹颤动的色彩,燃烧在绿脂般的水间,包容在垂柳的倒影中。一切恍然如梦,看得久了,人也变得痴痴的,恨不得来生就是其中的一枝融化了的睡莲。这时的莫奈已经几乎失明,与其说莫奈是在陶醉中作画,不如说是一种对弥漫在记忆中的睡莲的小心而深情的最后触摸了。完成最后一幅睡莲作品的第二天,莫奈便与世长辞。这些模糊而细碎的睡莲的影子,大约就是莫奈心中执著等待着的那遥远或并不遥远的瞬间与永恒吧。
    一幅幅变幻着的睡莲,是莫奈在用光与影追忆着似水年华的印象,一切都在经历中楚楚动人起来。如此的境界,或许只有普鲁斯特(Proust)轻盈的意识流文字才能配得上了。“稍远些的水面上,片片睡莲簇拥在一起,犹如一座浮动的花坛,仿佛花园里那些蝴蝶花搬到了这儿,蝴蝶那般把蓝得透亮的翅膀停歇在这座水上花坛的斜面上……傍晚当它宛若某个遥远的海港,披着夕阳那玫瑰色的、梦幻般的霞光,不停地改变着色彩,以便始终跟色泽比较固定的花冠周围的那种在时光里隐匿得更深的、更奥妙的东西——那种存在于无限之中的东西——显得很和谐的时候,开在这片水面上的睡莲,就像是绽放在天际的花朵。”
    人生原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就象一朵莲开在水里,淡定的面庞悠然地展向天空。不去在意纷扰,不去忧虑明日。静静的,静静的仰望唯一一次的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