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铺一张纸,用一滴年代久远的泪画画
所有凋谢的时光在这里,呈现出
一种无意识的美,天然不用雕琢
……
这是水忆灯阑在她的现代诗《水湄清尘》中的一段,像这类的句子和段落在水忆的其他的诗中是很多的。它们既有着流畅轻盈,又有着凝重深沉,其优雅的语体、简洁的笔调,给人一种写意灵动清秀的美感,同时也暗示给我们丰富和隽永的人生意义。
所谓诗意,直言之即为富有诗的情致及其审美特征。水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也擅长于表现婀娜多姿的生活美,她笔下的世界充满的是一个诗意的生活天地。生活永远是文学创作的母体,庞杂而生动的生活给写作提供了充分的营养,无论历史生活,还是现实生活,素材在诗歌视阈中的琳琅满目建构起难以穷尽的书写宝库,从中智者可窥探到某种规律性的人生哲理,仁者可领悟到宇宙苍生之根本;灵者得宇宙之道,情者得苍生之悟,单单那些对生活缺乏感知缺乏情感之人实难写出好文章的。生命依赖生活存恤,但对生活的理解、认识、感受和体验却因人而异,且因时不同,因境有别,因地趋异,但只要有真性情真实的生命体验定然会有美之发现与感悟。对于写字的人来说,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提炼能力是至关重要,不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且能形之于文,妙语达文,方为诗歌写作要紧之处。不过,仅仅停靠在生活艺术化的层面还远远不够,还应再进一步将生活诗意化,诗情生活化,使个体的生命体验与生活感知融为一体,使艺术与生活互融互现,方至真境界。水忆笔下的现实生活就是一片充满了诗意美感的艺术世界。这些诗意美既体现在她对生活美的诗意发现,那些平素司空见惯的如叶子、蝴蝶、知了,木棉、雏菊、虫子、小城等等事物,经过她的构思与书写,没有生命的有了灵性,跃然纸上;常人不怎么喜欢的生灵却成为了启迪思想反思历史之审美意象,使人顿生悲悯情怀,即便那少有人知的小城也似乎与人有了至紧的情感链接。水忆善于智慧地用勾勒和染写的方式,紧扣生活之质感,使生活具象化而为诗,抽象情感化而为歌,赋予其以诗情画意般的美感,在描绘出生活诗意美的同时,自然地实现了现实生活的艺术升华和艺术的生活化。
写作无非是将经历感悟成经验,而只有感悟成经验才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写文字的女人有两种,忍受寂寞的,和不甘寂寞的,而水忆是凌驾于两者之上却徘徊于二者之间。潜词造句中,不难体会她的寂寞,同时,却感受出她对寂寞的不屑和轻视。从水忆的诗中,我们毫无疑问地看到了一个歌者的形象。虽然水忆也可能经历过我们不曾知道的磨难,有着属于自己的心酸和伤痛,但是她都将其化作了生命历程的积累,不悲不怨,只记得美好。从最初的忧伤的文字开始,水忆已走出了青春躁动期的浮躁,亦不曾生成四、五十岁中年人的世故,有的是一颗执着的心灵,明媚而多情。此时的水忆,看透了一些事,依然相信着许多事;经历了一些情,依然相信着真情。水忆的诗并不失年轻人的热烈,却有着比年轻人更多的成熟和思索。这便是水忆的独到之处,没有情窦初开的小女子那种既惊又怕、既怕又喜的感觉,也没有中年人因为经过了太多人生而因此拥有的沧桑之感。水忆的诗是明丽的,柔美的,她放声高歌,每每有动人心魄之处。她唱出来的语言也许不只是一个意向,更多的是希望我们能随之去体会并为之怦然心动。我们一直都在茫茫尘世之中寻找属于自己心灵的一条道路。读水忆的诗,我感到我们的心灵便如同深秋的天空一样变得澄明与高远起来,我们的人生也变得富有诗意起来,我们的心也变得富足起来。
一千多年前,一位名叫陈子昂的诗人,孤独于幽州的蓟北楼,放眼山河,思绪万千,有感于人生的有限,写下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还是在上一世纪的时候,一位叫做米兰昆德拉的作家有感于人生的苦短,写下了“生命一旦远逝,便不再回复,与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者绚烂的。这份灿烂和美丽也都没有任何意义。”是的,在茫茫的宇宙间,人充其量只是一朵浪花,然而,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被称为大自然的骄子,人之所以能够顶天立地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不断地演绎荡魂摄魄的生命活剧,正在于人总是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着无限的精神。只要你无时无刻地与我们面前的自然和社会交换着信息和思维,进行着物质的和精神的对话,就必然在客观物象身上镌刻下生命的足痕,就一定是一种诗意的存在,思想的存在和历史的存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