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江花月夜》之所想

(2009-04-18 13:31: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情感驿站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下着春雨的夜晚,我来到了博友西江月色的家园,耳畔回荡着的是行云流水般的《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是我最喜欢的古体诗之一。这首诗语言优美明快、含蓄爽朗、生动形象;哲理意趣浓郁、审美情趣高雅。它以神来之笔,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意象中,在淋漓尽致的飞洒里,营造出了一个空灵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更是哲辨之思,超然之想。让人沉吟再三,教人荡气回肠。而古曲《春江花月夜》作为十大中国古典名曲之一,在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乐曲的情感丰富、真切,给人以整个心智都呈现出的一种敞亮的状态,让人非常主动、生动、自然地感悟,捕捉到音乐的妙机与蕴藏,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听着这熟悉的乐曲,品着这千古的佳句,我久久没有离去。柔婉的旋律与那断肠的诗句柔为一体,可谓千古绝配,真是诗因音乐而生辉、音乐随诗而悠扬。
    浏览西江月色的博客,朋友的个人资料里的红楼梦的图片吸引着我。此时我想到了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林黛玉作的那首“秋窗风雨夕”-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烛窗外雨滴竹梢---白日里她还作“司马牛”之叹幸得宝钗一番宽慰,她方解了疑虑,可不就是后来宝玉问她是几时孟光接了梁红案?原来是‘小孩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细细地再回看“春江花月夜”,细吟“秋窗风雨夕”,再加秋雨地滴沥,不觉有一种凄凉的气氛!曹雪芹如此地写林黛玉的心境,写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她“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秋窗被未温”,写她“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写她“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写她“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我窃以为也是在写他-曹雪芹自己的心境,林黛玉就是曹雪芹生活中的影子。
    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作,所以林黛玉所作的诗词亦为曹雪芹作,红楼梦中作诗词最多的是林黛玉,且其诗词亦多委婉哀伤,与诸如薛宝钗、史湘云的诗词相比自是能反映曹雪芹心情矛盾的一面:也就像林黛玉作的诗词最多一样,他偏向于林黛玉这一面,即他平时多愁善感时亦颇多,开朗豁达时亦次之。他既喜欢林黛玉的孤情自傲、睹物伤怀,又喜欢薛宝钗的宽容大度、举止娴雅;更喜欢史湘云的活泼开朗、英豪阔大,尤喜欢妙玉的气质才华、菩提心肠;所谓偏向林黛玉之多大抵是和曹雪芹的背景身世有关,他毕竟经历了一个家族由兴至衰的过程,难免多伤怀!我想曹雪芹也一定非常喜欢“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且不说其内容更易让曹雪芹伤怀,单是林黛玉作的“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皆为“春江花月夜”之格,其中“秋窗风雨夕”是曹雪芹于第四十五回明说了的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不仅如此,而且在《春江花月夜》中有许多字眼在林黛玉的诗词中都曾有过。譬如《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其中“捣衣”、“砧”两个字眼就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时林黛玉说的那个酒底“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中出现了,还有“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中,“鸿雁”二字也是在这一回林黛玉作的覆曰“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还有“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潇湘”连在一起我意为有喻指贾宝玉和林黛玉之意,“碣石”是山名,故址在河北省,“潇湘”水名,在湖南省,此比喻天南地北,难以相见。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又何尝无意喻指呢?我想书中的所谓“大荒山,无稽涯”很可能就是碣石山,林黛玉住潇湘馆,又号称“潇湘妃子”。还有“昨夜闲谈梦落花,可怜春半不回家”,“梦落花”也是林黛玉诗词中的常用的字眼,譬如“葬花吟”,“花落水流红”等等。还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那“花林”不必提,“霰”子原意为细密的雪珠,如果“花林”可喻林黛玉,那“霰”字便可喻薛宝钗。总之,可以说《春江花月夜》整个一首诗包括字眼、感情内涵,都在《红楼梦》中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那么,为什么曹雪芹全把这些字眼放在林黛玉作的诗词当中了呢?我觉得就是因为曹雪芹对于他的过去的一种眷恋,或者经常的怀念。想要了解曹雪芹,那么我们只要看看林黛玉就好了!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曹雪芹自己精神世界的悲剧写照。因为我们从林黛玉身上看透了曹雪芹的心思,我觉得真正的爱情大抵也就如此,可互逆转的去洞明去体谅,我不要说就像贾宝玉之于林黛玉,而要说就像曹雪芹和他心中的林黛玉!
    我曾写过一篇《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博文,文中指出:“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李商隐在红楼梦中的影子。而这“春江花月夜”在红楼梦中留下的影子似乎比李商隐还要多,还要隐晦一些。我想不管是诗人、小说家还是音乐家,他们的内心都是晶莹剔透的,但也是脆弱敏感的,他们常常易于发现美,又从美之中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无情。他们的心中也许已经建立起了一座属于自己的荒冢。我想这也是真正的艺术感染人的地方吧!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演奏:赵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