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于丹是否真心喜欢《论语》。因为如果照《论语》的说法,“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于丹教授也成不了教授,她还裹着民族传统的小脚呢。
其实纯说孔孟之道并非有什么大的过错的。虽然孔子思想里有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孝顺,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的。但孔孟之道为什么长期被封建统治者所青睐呢?我们看看孔子的主张吧!孔子主张孝道,孔子的孝就是尊崇父亲的权威,把做人、做儿子的权利全部放弃。因此,早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变了,变成了没有人格没有思想,只知孝顺父母的乖孩子。当进入社会后,就变成了尊敬上司,孝忠上司。只有上司才能给你好处,因而,他只是对上司负责,个人没有头脑,全是上级主子的头脑,个人也没有思想,全是主子的思想。即无自治之力也没独立之心。凡饮食男女,服装起居,无不听命于主人,而天赋的人权,应享的幸福也无不遂主人之手,而得之。倚赖之外无思想,服从之外无头脑,谄媚之外无笑语,奔走之外无事业,伺候之外无精神。象狗一样,而不是象人一样绝对的忠,因此才成为统治者的工具。这也是儒教的“孝”功能。因此说它也是精神鸦片,让人在晕晕糊糊中、盲目乐观中衰亡。
我个人觉得,于丹要讲《论语》,意图并没有问题,《论语》也确实需要人来通俗化讲授,可是这个讲解的人不应该是于丹。编纂她那样的所谓《心得》,一个初中毕业的人就完全可以胜任愉快。无论是谁,只要肯花上约莫一两周功夫,把近三十年的《读者文摘》全部搜集起来,再把里面的小故事扒下来,配在孔老二的格言下,就一切OK了。而且只要是稍微多花点心思和功夫,就会比于丹的《心得》编得更好。为什么呢?因为于丹的逻辑根本就成问题,态度也未必端正,她的《心得》里有些小故事实际上和她所配的孔子格言毫无关系,大部分也仅仅是勉强搭界。只要我们多费几个小时,对《读者文摘》上扒下的小故事好好剪裁选择一番,就可以比她做得更好。但这样仍旧没用,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获得像于丹这样的名气,赚到像于丹这样多的钱财。这是因为,一则我们没有于丹这样的口才。二则没有于丹这样的身份。
于丹也许会赢得不少人的喜爱,但永远不会像鲁迅那样一直受人尊敬。这并不完全是因为她的学识,而是由于于丹绝对无法像鲁迅那样直面惨淡的现实,直指问题的核心。鲁迅是要惊醒世人的,而不管于丹承不承认,她的东西是有些麻醉性的。我们不能预设任何人的立场,但我们很清楚,她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讲话,她像是在代表某种声音对着我们讲话。而这种声音被中央电视台、中华书局这样的主流媒介扩音之后,更让人觉得怀疑。我们不能确定这种怀疑是否正确,因为我们实在也找不到物证人证,但我们明白,使我们不舒服的就是这个怀疑,是于教授对于问题实质的回避和态度上的偏颇,这才是于丹的软肋。
最后我认为硬要把《论语》和现在所倡导的和谐社会联系起来未免就有了跟风脑热、奉承讨好和愚弄公众之嫌;在现在的国情下,忽略人性谈道德,淡化善恶谈礼仪,脱离现在糟糕的社会实际却高谈孔孟之道,这本身就值得我们深思。董仲舒,朱熹等的思想对我中华民族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前车之鉴,我们绝对不能忘记;更不能因为这几年全世界所谓的“孔子热”,就忘记了鲁迅先生等前辈声嘶力竭呐喊而出的那一句“吃人!”。总之,不能被于丹不知道是否故意的别有用心的言论所欺骗,再做一回“大清臣民”。
http://w5.886.cn/4L@D/31422245/30285701_5642.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