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分享成长的快乐
分享成长的快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02
  • 关注人气: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2009-01-14 11:08:19)
标签:

教育

分类: 成长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原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也叫登高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忆:想念。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的想到。
  登高: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古诗今译】
  独自一人在外地作他乡的客人,每逢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我在这遥远的地方也深深地知道,兄弟们登高团聚的时候,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赏析】
  本诗是诗人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的。王维当时家住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王维正在长安谋取功名,当时他只有十七岁。繁华的京城对当时热中于仕途的年轻人王维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并且越是身处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的孤独,可能就因这些便有了这首千古名篇。
  “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一开篇就直接聊当地写出了作为身在他乡的游子此时孤独的心境,“独”,孤独,孑然一身;“异乡”,身在他乡;“异客”,异地之客,作为他乡之客。此时,诗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可想而之,面对繁华都市,人海茫茫却没有一个是自己的亲人,在这佳节来临之际怎能不思想起远在家乡的亲人呢?于是紧接下来便直抒胸臆,“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人也好,今人也好,适逢佳节,身居在外,难免或多或少生发出一种淡淡的或浓浓的思念家人的情怀,人之常情。“倍”,有“更加”、“尤其”之意,此处一个“倍”字写出了思念之情的强烈。
  在当时当地,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据说可以避灾,因此每逢重阳人们都要等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以避灾免祸。从表面看,诗的三四两句似乎是在写遥想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在今天登高插茱萸欢度重阳日节,发现少了我一个人,而实际上,是人的意图并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去写在遥远的她乡想象兄弟们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香囊,饮菊花美酒,遗憾自己身在异乡,不能与兄弟同乐,是人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写登高,重点在应该下文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此时遥想的是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身佩茱萸登高时,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在这里说的好象不是诗人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重阳佳节的遗憾,反倒像是成了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的遗憾,这就显示了诗人的匠心独运之处。看似有悖于常理,细细品味,却又合乎情理之中。内涵深厚,意蕴新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