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音乐文化 |
分类: 音乐欣赏 |
京剧“我是中国人”赏析
老树
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梅花品德日月魂。
千红万紫随风去,唯有玉壶照冰心。
我是中国人,浩然正气满乾坤。
自信生来有傲骨,不在人前矮三分。
中国人,同是华夏好子孙。
中国人,海角天涯一条根。
你和我共逢盛世当大任,
做一个坦坦荡荡、磊磊落落、
堂堂正正中国人。
(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在演唱“我是中国人”)
我非常喜欢京剧“我是中国人”的唱词和唱腔,每当听到这段优美、激昂、刚柔相济的唱段,我的心潮便难以平静,思绪万千,深感自己作为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
(关良油画:野猪林)
京剧的唱腔原本是苍凉、凄惶、撕裂,它完全不是现在这样旋律优美,乐感绚丽的easy listening。但当你的心被京剧唱腔抓住的瞬间,你就会被牵引着,走进伶人呓语中的京华浮梦中。你会忍不住地仔细聆听唱词。并很有可能,情不自禁地轻轻哼唱起来。我就这样做了。
(关良油画:白娘子)
在这个充满了男女爱痛浮沉的呻吟时代,忽然间,耳朵里闯进了这样大气的旋律,这样的感动,除了意料外的惊艳,更有一种幸福油然而生。这种幸福,便是好音乐带给我们的幸福。有多少歌曲,可以让我那样迫不及待地去搜寻词谱的呢?那些听过就忘记,甚至面对歌词也毫无意义的POPS,除了泡沫,还是泡沫。而只有这样的好音乐,才可以跨越时间,历久弥新。
(林风眠油画:荷花仕女)
(林风眠油画:霸王别姬)
这是京剧和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例子。尽管国内也有不少流行歌曲运用了京剧元素。但却只给人咿咿呀呀徒有其表的印象。有些歌曲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便是对京剧艺术的亵渎。但这首歌的意境和词曲,却正合京剧那悲怆的唱腔。这样恰到好处的,哀而不伤。当你沉浸在歌声中,某种悲凉的气氛慢慢在你的心底酝酿开来,当乐曲的高潮到来,一下子,你就被击倒在地。那种温柔的刺痛,让人回味、反复、夜不能寐。
(蒋兆和国画:难民图)
在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日子里,“我是中国人”的铿锵呼喊不绝于耳:
(油画:红烛颂)
1925年,爱国诗人闻一多刚从美国回国,就遇到上海“五卅惨案”,他“亲眼看见地上的碧血”,满腔悲愤地写下了题为《我是中国人》的长诗:“我没有睡觉,我没有睡觉,我心中的灵火还在燃烧;我的火焰他越烧越燃,我为我的祖国烧得发颤。”字里行间,燃烧着他爱国的热火和反帝的怒火。
(郭沫若与周恩来等)
(郭沫若与毛泽东主席)
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被迫流亡日本,被日本警察拘捕,于是他写了一首自叙诗说:“它使我不能忘记,我是中国人!”并把题目也定为《我是中国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摆脱警察的监视,秘密乘船回国,于船上写下了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去国十年余血泪,登舟三宿见旌旗。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充分表现了他以抗日大局为重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吉鸿昌)
(吉鸿昌电影剧照)
1931年,抗日将军吉鸿昌被蒋介石“派”往美国“考察”。一次,他同使馆的一位参赞去邮局寄包裹,邮局职员以轻蔑的口气说“我不知道中国”,吉将军闻听十分愤慨。那位参赞却埋怨吉将军,说“你干吗要说你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是日本人……”吉将军怒不可遏地抓住参赞的衣领喝道:“你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丢脸吗?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得很!我吉鸿昌誓死不当洋奴!”将军回到住处,就自制了一枚小牌写上“我是中国人”,佩戴胸前,昂首挺胸出入于美国人之中。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到热血沸腾:中国人有志气和尊严!做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戈公振)
(邹韬奋)
(邹韬奋全家)
(沈钧儒)
(毛泽东主席与沈钧儒先生)
1935年,新闻工作者戈公振从苏联回国,因为重病在身,苏联朋友劝他不要回国。他说:“国势重危至此,我是中国人,当然要回去参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他回国后一星期即在上海病逝。邹韬奋在悼念他的文章中写了这件事,沈钧儒看到后,深受感动,写了四首诗,其中第三首是:“哀哉韬奋作,壮哉戈先生,死犹断续说,我是中国人。”而第四首的四句,竟全是“我是中国人”。沈老在诗中的小序中说:“第四首先写一句,竟不能续,仍为此五字,再写,仍为此五字,写竟,泪滴满纸,不自禁其感之深也。”沈老含泪写出发自内心的“我是中国人”,不是至壮至美的爱国主义诗篇么?
(梅花欢喜漫天雪)
“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梅花品德日月魂。千红万紫随风去,唯有玉壶照冰心。我是中国人,浩然正气满乾坤。自信生来有傲骨,不在人前矮三分……”于魁智、李胜素的演唱,让我感到我是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