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今年的上海春考作文题

(2023-01-19 21:56:14)
分类: (语文)教育教学

谈谈今年的上海春考作文题

一,又是一道比秋考作文题更难写的上海春考作文题

      黄:想跟你谈谈今年的春考作文题。

      薛:跟您重点研究过的、高度评价过的2010年以后几年的题,水平不可同日而语。

      黄:有九零届校友提起这次的考题。

       薛:题目是:有人说,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倒是传统的“命题作文”。对议论文来说,“命题作文”就是给出一个看法、观点或曰论点。

 黄:但是请注意命题人的要求: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事情不那么简单。命题人很负责任地提醒广大考生,对这个论点大概不是简单地肯否、证明或反驳的事儿。

 薛:据查此言出自英国哲学家怀特海。不要说学生,语文教师中也没多少人知道的吧。

  黄:上海人说的“没生头里”,截来一句考生没有可能接触过的、又不告知其来历的、哪怕是智慧的哲人的话语,让他考场上谈认识、思考(认识,正面的;思考,隐含着异见的可能)把考试当哲学系的英美哲学的研究生入学考了呐。

  薛:复旦附中黄荣华老师评论道:

 从上海春考作文多年的命题情况看,命题人喜欢说“俏皮话”。像“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浓缩的就是精华”等。但我们知道,“俏皮话”说好了是智慧,说不好就是虚假的巧言了。正因为这样,上海春考作文题实际上比秋考作文题更难写。

 黄:这是很中肯的评论。黄荣华老师,其人直道,敢批评。赞扬的话不缺,一套又一套,很肉麻; 

  今年的春考作文,相对友好、平稳。秉承着上海作文思辨性的一贯风格,作文材料并未设置审题障碍,简短洗炼。引导语相对开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自由表达。

  2023上海春考作文题是一道观点题,依然沿袭一贯的出题风格,以有人说引出一个观点,然后问学生是否认同,并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逻辑思辨的维度设置非常明显,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便于引发学生正反思考,循环推演,选择角度立论。

       薛:广大考生会暗暗叫苦的。“没头没脑”的考题,怎么应对啊。

       黄:论者还加以赞扬、鼓励,“依然沿袭一贯的出题风格”。我看此风不可长!我们要发点声音啊。

  二,“因为担心失衡跌倒,我们的思想紧紧抓住逻辑这个扶手”
     黄:考生能靠语法素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仅就这一句而言:“所有重要的东西”主语“提到过了”谓语“在很早以前,就”状语。句子完整,合乎语法。但是“句不离篇”,不在篇中,不着前言后语,没有上下文的这么孤零零一句话,谈何语义的准确理解?!

 薛:靠文学素养吗?哪怕给出的是个最小的文本(一个语段)也好,只一句话!?既无法“知人”(不知作者生平、思想),更无法“论世”(不了解作者生活、写作的年代、时代)。如何做文学鉴赏?虽说考题应当有一定的隐秘性,但是也不能隐秘过多,让读者无从索解啊。

 黄:考生对这句话的(正面的)“认识”无由产生,也就无从谈起、无从写起。为了应付,只好“弯弯绕”一番。要说自己也明白的话,那就只得作“批判性思考”了。难怪命题人特别要求“思考”(隐含着异见的可能)。我估计,我们的学生因为对他们进行过思维与逻辑的教学,有可能靠逻辑素养摆脱困境,成功应对这个难题。 

       薛:记得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世界逻辑日致辞》2021114日)说过为担心失衡跌倒,我们的思想紧紧抓住逻辑这个扶手。
   这一精辟的比喻摘自安德烈·纪德的小说《新粮》,它形象地概括了逻辑对于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作用。
   
    黄:这里当然还谈不上“对于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作用”仅仅是依靠逻辑素养发现某个观点(亦即它的判断的形式)的可能的逻辑错误。

 薛:我们二人教过的毕业生(当然决不只我们俩,现在很多老师都进行思维教学)一般能首先凭直觉发现此类错误。从而仔细分析“有人”(他们当然不知道怀特海先生)这样说的话,就有可能发现说话人是把“特称判断”“许多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误为“全称判断”“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他们会紧紧抓住逻辑这个扶手”,不会盲目轻信地把这个思想观点当正确观点以致“失衡跌倒”。至于其他的考生,恐怕难免“失衡跌倒”一大片。

 除了审核判断是否恰当,其实他们还会发现其他逻辑病忌的,比如概念是否准确,“东西”就有不准确的嫌疑:是自然物还是人造物?是自然事物、社会事物?抑或是思维的产物:观点、思想、理论、主义。又比如“在很早以前”概念就模糊,老辈中国人惯常从盘古开天辟地谈起,以遗老自居的喜欢谈民国,新一代呢?当然对诸多逻辑病忌他们对也会分清主次的,不会面面俱到予以评论的。

 黄:我相信你的估计。我再预测,我们的学生接下去就会在许多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两个判断“孰为恰当”这个问题上进行思辨,实际上也就是跟此人(他们不知道的怀特海先生进行辩论。

 当他们感觉到这个观点的判断形式误“特称”为“全称”时,他们进行了形式逻辑的思辨;当他们行文与其人做虚拟的辩论时,则可能发挥出辩证的思辨。

 薛:可是,这么一分析一预测,这个作文题岂不是个上好的题。试问:还有比能够考察出高中毕业生的形式逻辑思辨与辩证逻辑思辨这两个级别的思辨的的能力更好的作文题吗?

 黄:看来,我们也只能说“俏皮话”了。它既是个让学生思维“节节高”的好题目,也是个让学生说话“弯弯绕”的坏题目。

 薛:就看春考学生的整体水平啰。毕竟,这类考试需要较高的区分度,当太多的学生“弯弯绕”的时候,评卷老师给他们“绕”得打分“进退失据”的时候,会有很多低分的。会有更多的难以区分的糊涂分,这个区分度是“几度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