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如今,写文章做学问,参考资料或预先存贮于云端,或随时查找于百度,似乎没有自己动脑动手做资料卡片的必要了。近日忽然翻检二十几年前一堂教人做文摘卡的公开课留下的资料。这堂课实际上是该班两年来论说文教学的总结与效果检验。或许有人有兴趣浏览一下,尔后会觉得这项基本功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可以更轻松在电脑上完成)。那么老汉我又对社会做出小小的贡献。
1 鸳鸯精绣与君共,巧把金针度与人
——评课会上的发言
我登上光明中学教坛至今三十六个年头了。这次公开课天然地带有“告别演出”的意思。谢谢各位光临指教。著名导演谢晋说过,拍电影像用手鞠水,要十个指头并拢抿紧,才不至于将水漏光。今天的课肯定流失掉不少智慧圣水。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为了研讨的方便我向大家汇报我的一些构想。
古诗云:“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当人民教师的,要将“不把”改为“欲把”。我们不仅无私地把知识还要把产生知识的诀窍贡献出来传授给学生。再将“绣出”改为“绣来”,我们更把绣鸳鸯的过程展示出来,把知识的获得过程、技能应用的步骤显示出来。今天的课,师生共同给一篇党史上重要文献的核心段落做读书笔记、文摘卡片。有时我示范,有时学生操作。容易处放手;困难处,启发、暗示、点醒乃至示范(手把手教)。“鸳鸯精绣与君共,巧把金针度与人。”鸳鸯绣成,金针也度人了。这“金针”就是三个层次的学力:一曰知识:论说文、读书笔记、文摘,三个知识点;二曰能力:阅读分析论说文的能力(高中三年总成),摘要、提要的能力;三,智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精读时,如何准确把握作者思想观点并用最精简的文字撮要)。最主要是逻辑上的选言推理排除法论证过程。师生共同分析一篇文章的每一句、每一字,该摘录还是该省去,尔后连缀成为一篇文气贯通的摘要、提要。有这样的严谨的学风与扎实的能力垫底,千万篇论文自可剖析,千万张资料卡片自行制作。更有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潜移默化,形成习惯,终生受用。
(学生暑假作业读书卡片示例
有一张系我订购的印件资料卡片供学生观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