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愿与黄玉峰及其朋友们共同探讨语文教学与语文考试07

(2021-08-24 22:55:0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教育教学
07 精神重演律与人文化成律共同作用下,个人成为具有人类族类精神的人

    薛:“阅读分析过度”是个伪命题?我们好像有点偏离名师和教授们的话题呐。
    黄:或许吧。不要奢望我们的博客文章能被大佬们阅读,本来就不准备跟任何人争论。我们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能够有问题触发我们思考就好。解决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问题,希望在于系统思维方式,让我们深入探讨下去。我国中小学阶段设置的语文课程质,亦即其目的任务,从整体上看,归之于学生的中等程度的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养成。这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偏于一隅的话,断然不能解决问题的。
    薛:语文教学这个母系统包括口头语言能力与书面语言能力两个大的子系统。口头语言能力,有听话、说话、复述、发言、演讲与辩论等。书面语言能力又分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两个系统。
    黄:还可再分解下去,前面说起过。这次增添一个重要的《符号学》参照系:语言和文化是天然关联着的,或者更宽泛地说,文化就存在于语言这样的符号中。符号学家巴尔特说:“无论从哪方面讲,文化都是一种语言。”这就是说,人存在于文化之中,也就等于人存在于语言之中。我们知道,任何个体的社会化、成熟化的过程,都是由对语言的学习、掌握和运用而构成的。语言与人的本真存在休戚相关,语言是使人的存在具有第一性的东西。以诗意的方式可表达为:语言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薛:语言是一种符号,从这个角度考察,至今好多人仍然纠缠不清的所谓的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问题就迎刃而解。语言能力培养只有通过文化文本阅读才得以实现,又必然同时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我国传统“人文化成”之谓也。人类历史上文化的样式,其主脉从神话而哲学而艺术而科学;人文类以文、史、哲为主干。语文教学界有一派特别看重语言精神家园”性质,这不就有一个精神系统?文化与语言的系统,精神与语言的系统二者关系如何?
    黄:当然,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方式与手段,也是人类精神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人类个体精神重演律。我们的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文化史的重演过程。教科书就是学科史的浓缩,所展示的则是学科发展史的内在逻辑结构。“精神重演”是人类个体内在的动因,“人文化成”则是人类社会外部的条件。中西观点合璧。
    薛:两大规律两相结合的作用之下,生物性肉身的人成为兼具慧命的人类族类精神的人。文化-精神的系统意义重大,在这里万万不可有失!而其核心为皮亚杰、布鲁姆等人类个体从婴幼儿到儿童到少年到青年的整个认知(思维)发展的大过程的发展阶段理论所展示。先生毕生尝试着以此作为新增添的理论参照系而建立起语文课程思维训练智慧涵育的系统,为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共同体深谋远虑哇。
    黄:说到这个份儿上,不能不对已经大有改进的新课标提三条意见。1,课文多为文学(艺术)的范文,历史文本、哲学文本以及其它文化文本偏少。2,从1958年汉语与语文分科的经验上后退,传统文学文本不按时代编排。3,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明文、议论文有所加强的做法受到严重削弱。
    薛:先生曾从思维训练智慧涵育角度得心应手地运用的课文,原有八篇,现只剩其二。令人痛惜!以下摘录于先生的论文集。
说明文:

       定义与划分:《一次大型的泥石流》(01

       限制与概括:《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02

议论文:

 证明文:

 归纳:《菱角》(03

        演绎:《六国论》04

        证明必要条件关系的论点(论题):《呆气》(05

阐释文:

        辩证分析:《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06

        系统思维:《拿来主义》07

        转识成智创造性思维:《菱角的喜剧》(08

    黄:这岂不更扯远了吗?

    薛:有言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离开志向谈飞远飞近、飞高飞低,谈得清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