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文学工作者们思维方式难免受职业的牵累

(2021-07-30 21:34:00)
分类: (语文)教育教学

01关键词语义不明、核心概念内涵不明确

       薛:近日,复旦附中语文教学名师黄玉峰在微信朋友圈里跟他的朋友们讨论语文应不应该考“阅读分析”的问题。您读过了吧。我觉得越说越复杂似的,读后有点莫衷一是的感觉。

 黄:几位大咖,文学大教授、语文名师们的思维方式难免受职业的牵累,偏于艺术思维而疏于科学思维。

 薛:您是说各位逻辑有点疏漏?我们议论一番如何。望诸位大咖海涵。
       
黄:黄玉峰提出语文考试不应该考阅读分析。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詹丹批评他反对阅读分析。黄回应道:我在上海图书馆作了一个题为《致广大而尽精微——我的真语文教学》的讲座。讲座从民国小学生的作文和对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谈起,提到对郁达夫《故都的秋》的过度分析

 薛:有老师对郁达夫《故都的秋》作过度分析”,不见得过度分析就是普遍现象。即使此种现很是普遍,也不是语文考试废止阅读分析的充足理由嘛。不能因噎废食啊。

    黄:黄玉峰说他不是这样论列的。他申明说他是在谈及对郁达夫《故都的秋》的过度分析同时,指出:阅读分析本身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理解强加于人,这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语文教学失去它应有(的)育人作用,由此提出语文考试不应该考阅读分析的主张。 

    薛:这么论列也不切合啊。即使姑且稍稍调整语义表达如下:过度分析,“以自己(的)理解强加于人”,这“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语文教学失去它应有(的)育人作用。”

     黄:这里确乎有问题。“过度分析”等于“以自己(的)理解强加于人”吗?这次论争中 “过度分析”乃关键词、核心概念,其语义、内涵尤其要明确嘛。

    薛:那次图书馆演讲,黄玉峰批评历来分析文章都说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结构严谨、主题鲜明,指的是对作品评价过高。黄认为它只是为了交稿而玩弄技巧的急就章(黄大概发现其结构欠严谨、主题欠鲜明?)。不是对作品分析过度的问题。由此看来,的确语义不明、概念不清。怪不得这场论辩越说越不明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