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太幼稚,太简单,太机械,太缺乏逻辑科学知识含量
黄:先说Essay写作吧。网上辅导Essay写作的广告很多。留美的,留英的,都有。美英大致相同吧。
薛:我采用牛津词典:取1与2义项:Essay(n)1(作为课程作业,学生写的)文章,短文;2(用来刊登的)论说文,小品文。作为学生作业的文章与公开发表的文章。第3义项:企图;尝试。无关。
黄:Essay是哪种文章体裁呢?综合国外资料:它是散文而非韵文。它与虚构写作(novel/fiction),或者说文学化写作相对,指的是为某一实际目的进行的写作。常见的essay种类有:expository
essay(说明文)narrative
essay(叙述文)descriptive
essay(描述文)argumentative
essay(议论文)analytical
essay(分析文)persuasive
essay(劝说文)等。报刊杂志上的长篇社评、分析,(甚或含有)大段记叙,都是典型的essay。而学生在课上完成的作文作业,属于另一种典型的essay。
薛:中外事理相通。文章的要务在于运用语言文字实现表达。分为学生作业与刊登发表的文章两类。前者模仿后者。教学过程中,学生由简而繁地练习。在基础教育最后阶段,基本达到学生作为准社会成员能根据需要写出类似供刊登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的水平。中国高考、美国SAT考,本质上都是要求这样的文章。即准备刊登的论说文、小品文。中国特色称杂文(文艺性社会论文)或语文界近年发明的“任务触动型供材料作文”。在美、英国则为argumentative
essay(议论文)analytical essay(分析文)persuasive
essay(劝说文)。(参考百度《essay:话题作文和论文的统称》)
黄:一语中的。中外高考作文,尽管各有特点但基本原理一致。高中毕业生得要领的话,原本不需要很多辅导的,写作知识与能力是可以迁移的。
薛:美国学校的写作课始于小学三年级。描述一个简单的场景,描述文。练习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文。循序渐进。
黄:我国统称记叙文的,还不是论说文。因而撰稿人称为“开始引入ESSAY的概念”,其意欠妥。撰稿人又说“总之,所有话题作文和引用别的事物来证明某个观点的文章统统都叫ESSAY。”——从小学各式短文到中学的各科学习心得之类到大学入学申请等。ESSAY这个大篓子里装着很多货。有点庞杂了,概念欠准确了。我们不管它吧。
薛:这份资料最核心部分是该撰稿人听初一老师教六年级写作的一节课的内容。
五段式ESSAY中间部分的作文法:
我采取这样的立场,是因为:
一个理由:
1 首先,(佐证A……)2 其次,(佐证B……)3 此外,(佐证C……)
另一个理由:1 首先,(佐证A……)2 其次,(佐证B……)3 此外,(佐证C……)
最后的理由:1 首先,(佐证A……)2 其次,(佐证B……)3 此外,(佐证C……)
给出三个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每个理由再给出三个例子佐证。简单易行,清晰明了,让学生在看得见的框架内有章可循。
该撰稿人(美籍华裔)对课的评价极高:“这种反复扎实的ESSAY训练,为孩子们未来在各种场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打下很好的基础。美国学生大都有滔滔不绝陈述自己观点的本事。上至联邦州郡,下到各个中学,各种演讲辩论比赛极为流行。那些一开口便滔滔不绝的学生,仰赖的便是这种自小打下的五段式ESSAY作文基础。”可是,先生,不瞒你讲,我刚看到这份资料的时候,很兴奋,以为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这几天,我几次整理资料,反复对照我们自己的写作教学,却觉得这五段式作文法简直太幼稚,太简单,太机械,太缺乏逻辑科学知识含量了。
黄:是吗?此话怎讲?我本凭直觉判断,觉得含金量很高的呐。跟你的分析所得结论,竟然反差那么大哇!
薛:为什么总是三个理由呢?说“最后”,四个及四个以上是绝对没有可能的啰。而且“佐证”又是三个。
黄:我想起一位老同事,人称“老三点”。讲话、作报告,一上来就宣布:“今天,我讲三点。”往往一点又含三点。很随意的。
薛:“立场”算论点吗?“理由”算它的论据吗?“理由”似乎是理论论据。“佐证”却像是事实论据;属于“理由”的而不直接论证“立场”?那么“立场”就只有理论论据啰?——如此看来,表面上的“条理清晰”可能会有的,内在的“逻辑严谨”犹如缘木求鱼!
黄:诚如君言!不过,人家可是在初中进行这样的教学。而且这是提前在小学六年级上的——当然是ESSAY作文第一课。对这个年龄的少年,也不能讲很多的逻辑知识的锕。又或许,日后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而自然填充这内容框架达到“逻辑严谨”也是可预期的呐。
薛:愿上帝保佑美国的师生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