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恩师
我的老恩师李舒老师,受邀,今日下午在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上为广大的京剧“余派”研究者、爱好者以及戏迷们讲解了——“京剧老生余派唱法浅释”
李舒老师,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今中国戏曲学院),工老生,师承贯大元、鲍吉祥、雷喜福、宋继亭先生等。经马最良等前辈提携,曾演出《定军山》《乌龙院》《打渔杀家》《赵氏孤儿》等40余出老生剧目。曾在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任导演,排演样板戏。中国京剧院(今中国国家京剧院)演员,兼导演和编剧。后继续随李洪春先生学戏,并向京剧理论家、剧评家刘曾复先生请教问艺,同时学习传统京剧知识。
期间,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和中国剧协之约,为之撰文并播音,评论名演员演唱艺术。应北京出版社之约,与人合著《叶盛兰传》。曾被北京出版社聘为艺术顾问,监制袁世海、杨秋玲、孙岳、李长春等京剧艺术家唱段专辑的录制、校对、出版等。

今日讲座的宣传单,上面还有恩师给我的签名噢
(讲座的内容简介)
余叔岩(1890-1943)祖籍湖北省,出身梨园世家,是第一代老生“老三派”之一余三胜的孙子,青衣余紫云的儿子。他的老师是第二代老生“新三派”之首谭鑫培。余叔岩又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京剧第三代
“老生三杰”。余叔岩先生的“云遮月”嗓子,又称功夫嗓,是传统的提嗓唱法,即“提嗓发音,用丹田气拱着嗓子,张开嘴来唱。”
只有提嗓发音与音域高中低相互贯通,共鸣腔体上中下贯通,丹田气上中下支持特换以及声带、腭、咽壁、喉口、气管等发音器官精密合作,才能产生的余派独特的声音效果。余叔岩先生在表演中咬字切音、喷口,运腔的劲头及擞音的装饰,都是余派韵味的重要特征。同时,余派唱腔综合运用多侧面的演唱技术,体现出清刚、醇厚、誉动、婉转的气术特色。本场讲座将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余叔岩先生的演唱特色及其“提嗓唱法”的基本要领。


在讲座过程中,恩师不但通过用图片为大家解析如何运用“提嗓唱法”的基本要领,并亲自示范。


讲座现场,大家不但听得认真,并且有很多朋友仔细的做着笔记。看来大家今日都受益匪浅啊!

除了讲座外,还有与观众的互动时间,可以看出主办方想的很周到。确实是让京剧与群众的关系越来越近了!我很支持此做法!望“经典艺术讲堂”越办越好!


讲座完毕,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向老师表示感谢。
(都是俺们先生的粉丝啊!能跟恩师学戏实在是我的荣幸啊!)
神采奕奕的李舒老师

集体合影!
今日的讲座让我收获到很多!恩师用自己几十年研究的心血与经验向我们解答了“余派”的唱法法则。我不但要学习恩师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更要继承与传承好“余派”!晶儿深知任重道远!也为今生能够与诸位良师学艺而感到幸运、幸福!
最后,祝我亲爱的李老师身体健康!永葆艺术青春!
学生:李晶 敬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