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到电影片名《呼伦贝尔城》没什么感觉。
提到呼伦贝尔的印象,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必然是驰名远近的草原,以及成群的牛羊。
但看到电影的导演是涂们,我反手就想点个赞。不是为了老爷子曾拿过金马影帝,而是为了去年金马奖的记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07/bfd5594ba3c347c09e5c250ef5c9f579.jpeg
在去年的金马奖上,台湾女导演傅榆大放厥词,祸害金马奖的气氛,她的思想让全场冷到极点,李安导演鼓掌到一半的动作迅速停下来,那几秒对所有人都尴尬。
而电影界大侠涂们老师出现了,他说:“大家晚上好,特别荣幸再次来到中国台湾金马做颁奖嘉宾,这次见过很多熟悉面孔,也接触了很多的新朋友”,这番表态不仅拯救了在场尴尬的嘉宾,也拯救了在线观看直播的媒体朋友们。所以,我力挺涂们老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07/4e64e904a50449a88afe6253848de3db.jpeg
而这部《呼伦贝尔城》是讲述了:“遥远的鄂温克族连年饱受战争的痛苦,为了保家卫国,男丁都派往边疆戍边,呼伦贝尔变成了寡妇城,只留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族内口急剧下降,鄂温克女人们穿越沙漠,前往军营,为了部落后代的繁衍怀孩子的故事。”
千百年来,鄂温克人用口传的方式传承自己的历史。可以说,这个根据历史真事改编的电影对未来的文化记忆非常有价值。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07/768b64369577463e844906a25665ea9b.jpeg
透过古老的家族生活史,从另一个角度看,鄂温克族是一个凝聚力非常强的民族。片中,所有女孩子们齐齐向往军营“取孩子”,其实这样的经历等同大磨难。一路缺水少粮不说,野兽袭击、敌人突袭、天气恶劣等诸多因素都是无法避免。但她们心中有一个集体的目标,就是见到心爱的人,繁衍家族,兴旺呼伦贝尔城。
开头的主线情节涉到了鄂温克族经历过的痛苦的抉择,人口的衰落、集体大迁移等等。在这场保守家乡的过程中,女子虽然没有参与上阵杀敌,但她们的行为蕴含了最本质的民族心理,具有了民族性格。
这是一群为爱吃苦的女子,如果具体的看,每一个人的感情都是不同的。比如,为爱退婚的伊兰别、穿上他最喜欢衣服的海烈尔......从电影里流露感情出来的是丰富的,有坚韧的、有疲惫的、有忧伤的、也有温柔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07/c10a2033e100424989b543bdd36ed024.jpeg
在这部民间文学电影中,有许多镜头都独特的部落美学追求。尤其是她们的衣着以及饱经风吹的沧桑,荒芜的沙漠、所行用的器皿、舟车等等都植根于鄂温克族独特的生活环境,别具一格的审美令人有着置人实景的错觉。
有一个镜头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是关于诰命夫人那丹做的那场梦。在梦中,她梦到阳光沐浴着皮毛,一群孩子在她身上爬来爬去。
这个镜头具有着高度的隐喻性,它暗示了鄂温克族妇女的爱情观、家庭观和价值观。女人和孩子的和谐构成了这个民族鲜活的传承感,是女人的梦,也是她们的梦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07/04368dab65a14c939a68a28b734ca86a.jpeg
有梦想当然是好的,上述部分也是全片最幸福的前戏。鄂温克女人时稳重含蓄,有时激情如火。而守护呼伦贝尔城中,她们同样要扛起男人的事情。
当39名妇女“取到孩子”后,就是生孩子。
电影的下半部分有凄美,亦有史诗的叙述。有人为了孩子流产死掉;有人在蒙古包里满头汗的硬挺着生下了孩子;还有人没能熬过命数保住了孩子,没能保住大人,此时仿佛是一个生命的万花筒。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07/59a41169170e485b993fe1c629ca05bf.jpeg
在片中,勇士们的敌人是侵犯者,而女人们的敌人是子嗣不能够繁衍。
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史歌,也是一个民族的挽歌。当然,蕴含着古老鄂温克曲折的历史还需要一代代人研究。而这段过去,你我看见了、听见了、启发了,即是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