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剧一直是电视荧幕的宠儿,最近现实婚姻题材颇有异军突起之势。现实中,很多婚姻包含了种种条件的权衡,如何消解婚姻的脆弱成为观众最关注的问题。
在江苏卫视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以现实情感话题为主线,讲述了苏家兄妹面对事业、家庭、亲情的选择。电视剧一开始是近乎残忍的冷眼观战兄妹撕逼,随着苏母的离世后,它展现了人物命运、悲欢的另一种姿态,透过这些冲突,让人看到了很多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
在以往的作品中,现实婚姻生活的苦难主要有三大来源:1、小三插足,外来者对婚姻的冲击;2、父母制造的矛盾,包括婚前婚后的种种话题;3、婚姻内部的危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衡。
电视剧《都挺好》的特别之处在于让人对于当代的“亲情”和“成功”有一个全新的透视和挖掘。比如,苏家的老大苏明哲毕业于清华,他的目标是美国研究生,可是当斯坦福的通知书来了以后,整个苏家被现实击中了,高额的学费如何负担?苏明哲表面上不想去上学,实际上他比谁焦虑。在他知道家里决定供他念书时把学过的笔记转赠给苏明玉时,神色飞舞的眉毛与之间的黯淡眼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后来,他不顾职场风险返回苏家赶丧礼导致失业,次获得好的工作,还没等正式上岗却一口气安排了媳妇辞职、老父搬出弟弟家等等事宜,都表现了他是一个不成熟的中年男人。这与我们长期心里认同的成功人士是如此相似,却又如此的截然相反。
苏家的老二苏明成也是本剧主线人物之一,他身上有着极强的中国男人特色,对妹妹苏明玉十分排斥,苏明玉在经济方面的成功使他感到压抑。像苏明玉这种靠自身奋斗获得生存与“啃老一族”的苏明成在价值观上必然产生冲突,努力的苏明玉对于母亲的偏心心怀怨恨,不努力的苏明成自小受母亲“重男轻女”思想的庇护缺乏责任心,这种人格上的烙印绝对不是一句话两件事就可以抹平的,所以他们在无意识中增加了剧情的可看性。
《都挺好》表现出来的家庭观念并不具有普遍性,但这些人物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抚养老人的情节,电视剧在有意无意的提醒观众:“许多表象看起来风光的中产家庭,能否维持一个互相尊重的平衡点,并不取决于大家的条件是否对等,而是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性格能否互相理解”。比如苏明玉虽然比较霸道凶悍,她上大学以后几乎和苏家断了联系,可是她仍然十分关注每个家庭成员的动态。比如,她不满二哥二嫂的啃老却久忍不说,常常冷面相向。在“家庭内部会议”时,苏明玉才指出二哥多年来是兄妹之间用父母钱最多的人,使得二嫂满面愧色,她获得了主动权。而苏明哲身上有一股强烈的“长子思想”,他一方面不敢告诉家里人自己失业的消息,另一方面又想维持在大家心里的最佳儿子形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度自恋的人。而在剧中,苏父深刻诠释了“佛系父亲”的家庭观念,这点也是家庭矛盾导火线之一。
每个时代的作品都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理性和社会发展的变化,比如70年代的《渴望》,80年代的《中国式离婚》等等。电视剧一反过去陈调,抛弃了婆媳矛盾和夫妻矛盾两大热门主题,让观众认识到家庭矛盾的某个侧面,也让人来反省在家庭关系中所存在的相似问题。当然,《都挺好》也是在提醒观众,不再把现实生活想象的太好,也不要想的太糟。电视剧在描绘这些家庭矛盾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塑造有理性的人物品格,每个人身上多少都有寄托着观众对家庭的期望和要求。笔者认为,人在痛苦中往往会找到新的支点,就如这部剧中苏家三兄妹从局部到完整的情感过程,他们之间先是误会和伤害,接着谅解和拥抱,最后生生不息的亲情,这恰恰是电视剧给予观众的独特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