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虽然退场,但《狗十三》又提醒咱们想起了曾经的愿望

(2018-12-10 01:05:08)

 青春虽然退场,但《狗十三》又提醒咱们想起了曾经的愿望

 

国产青春片喜欢用“初恋”作为青春的主旋律。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人青春一直在做别人故事的旁观者。也就是说,很多美好的青春作品是观众审美倾向和市场作用下的合力之作,也称白日梦。《狗十三》的出现似乎是为了弥补现实青春作品的缺失。

 

这个十二月份,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狗十三》的点映场。镜头里,爸爸噙着眼泪跟妈妈说:“谢谢你生了一个好娃”,我顿时眼中湿润。简单的一个桥段却让人产生共鸣,我又去看了第二遍,这次不再是超然的观众视角,意外发现了很多情感力量藏在片中,值得品味。《狗十三》以独特的视角讲诉了女主李玩在初中时期成长遇到的一系列故事。

青春虽然退场,但《狗十三》又提醒咱们想起了曾经的愿望


 

片中一开始,李玩对着镜头讲诉了关于平行宇宙的概念。其实,到底有没有平行宇宙?这其实不重要。片头,这个概念太过消耗想象力,致使我没能懂她的诉求点,直到看到她在现实中受压抑的愿望,明白了她的情感纠葛。电影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反映她的情感世界 ,她和父亲的关系,老师的精神压迫以及她对爱因斯坦(情感)。片中没说她父母离异的原因,父母离异是一直困扰她的问题,这对她来说也是一个心结。残忍的说,她是婚姻中的牺牲品。但李玩学习成绩好,自律性强,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具备了“王者的先天条件”。

 

片子播到一半时,我差点以为她走了下坡路。她的行为不被周围理解,似乎全世界都与她为敌。在学校,她的兴趣小组被改,老师把她推向平庸化。在家里,她两次养的狗结局都指向了不幸。爷爷奶奶对她是充满亏欠尽力包容她的,自从弟弟出现以后,她可有可无的处境愈发显得尴尬。她始终在等待父母说句“对不起”,然而没有。为了挣钱养家的父亲,带着她们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答谢局。他们究竟该如何沟通?他粗线条,竭力去让孩子感受到他的不容易和关心,可最后还是扔掉了她的精神寄托——狗。她一直克制自己不要伤心,可是她宿醉,深夜不归,是内心和命运顽强抗争的过程。人是具体的,经历是不同的,感受也是天差地异。比如,片尾,李玩的表姐和李玩再次遇见爱因斯坦(狗),她们一个要追讨回来,一个已经放弃了。在生命奔跑到的道路上,没有什么超我的可能,很多人青春的挣扎就是我和自我的抗争。

青春虽然退场,但《狗十三》又提醒咱们想起了曾经的愿望


 

《狗十三》片中能看出李玩父亲对曾经家庭的不舍,对李玩的爱也是深沉的。随着继母的出现,儿子的诞生,他的精力又被切割成了好几份。这也是身在中年的他左右为难的困扰,一方面对李玩和爹妈有愧疚,一方面对新的家庭有责任。随着李玩物理获得了省状元的成绩,似乎让大家对李玩的不理解显得愈发荒诞。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她更宽容和从容的面对一切。其实从精神角度分析,狗为什么有特定含定呢?因为狗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李玩的善良,又把她在家庭中的地位衬托的那么渺小,连一条狗也保护不了。对一个物种的依赖往往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情节,当她的情感无处可逃时,她终于能正面面对现实。导演借助狗来展现人性内心的各种冲突,有意识的通过两次弃狗展现了李玩在家庭地位的处境。这部电影不单纯的是讲一个人,讲一段家庭社会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李玩的成长经历,剖析了精神追求与生活追求难以共存的矛盾。导演曹保平清晰的诠释了中国家庭的生存态度,为了生存,父亲不得不放弃了某些坚持;为了生活,李玩也放弃了固执与任性,父女之间是有着浓烈的爱,是生活一次又一次把他们逼到了死角。父亲两次流泪,一次为了他真的找不回李玩的那条狗;另一次因为李玩理解了父亲的生存法则,并加倍回报了他的爱。无论是李玩还是父亲,他们同样缺失的是理解与宽容,当他们重新看到自己的和对方的柔软时,仿佛阳光融化了冰雪,终于真正理解了对方。

青春虽然退场,但《狗十三》又提醒咱们想起了曾经的愿望


 

电影《狗十三》创作风格真实、自然,主题鲜明,相信看过的观众很难忘记。电影虽然有对青春期生活执著和反叛,但也体现了坚韧不拔的尊严意志和浓烈情感力量。它细腻的描述了离异家庭的现实形态,贴切巧妙的赋予了李玩成长的希望,使人对青春的可塑性充满期待。看到她,我想起了自己的青春,那些羞涩的强烈的愿望,不可言说的秘密与心事,最后脱胎换骨成为现在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