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一次听说有海上救捞的题材,感觉到特别新鲜。且不说这种题材的拍摄难度,创作难度,单谈它对生命所起的信心作用也是非常有益的。像我这种游泳不好的菜鸟是超级怕水的,怎么讲呢,我究竟怕到什么程度?有一次我去哈尔滨抗洪纪念塔,纪念塔有一个空中缆车,我特别想坐,可是不敢做,因为我怕真的掉下来了就挂了!看完《碧海雄心》以后,感觉咱们国家太牛了,这么偏这么冷门的队伍已经建得这么强大。
剧中的救捞队伍大部分是退伍军人,他们是隶属国家交通部下属的单位。这支队伍初建时,大部分人不是科班出门,却有着多年的海下救捞经验。 据悉,电视剧中的17个故事是从救捞队真实的经历而来,光是素材就累积了满满一个房间的A4纸。可以说,每个故事都是精而简。他们的关系既是独立的,又具有代表性。《碧海雄心》既有男性观众喜欢的看点,也有女性关注的生活。
简单谈了谈剧的题材性和创作难度,回过头讨论这部剧的内容。虽然《碧海雄心》的制作人接受采访时说,“经费都耗在了制作上,演员没花什么钱”。但是看演员表,这句话很难有说服力的。唐国强、袁泉等演员都是演艺圈的大咖,演技是非常得到认可的。尤其是袁泉的《我的前半生》在上半年刚创下了收视记录。当然,《我的前半生》和《碧海雄心》都是在电视剧没有火的时候邀请袁泉出演的,只能说导演和制片有眼光。如果细看每个演员的台词本和角色感都挺像的。尤其是袁泉饰演的心理学博士,简直是爱情洁癖患者,演的也是入木三分,大概“医者不能自医”就是这么回事吧。
整个电视剧的框架清晰,剧本思路逻辑化,把海上救援的生活展现给观众,其中包括他们的经历、工作、情感、理想、执著。剧中一开始几集里,队长在船上训号,他跟队员喊口号:“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我听着还有点排斥,有点太主旋律了。毕竟现实工作中,口号是口号,行动是行动。生活中,有太多行动的矮子,口号的高个。但是整个剧的片花看下来,着实感人。你会发现,在一些行业里,有一种东西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灵魂。他们骨子里充满了最人性的东西,这些正是他们冒着辛苦条件仍然坚持在岗位的原因。尤其是陈一诺和搭档水下救援的生死关头,搭档把生的机会留给了他,那一刻,千言万语都是苍白的。听说剧本是六组人马合写的,所以从整部剧的风格,有很男性的一面,也有很女性的一面。比如搭档的妻子根本就不可能接受任何人替自己的丈夫活着,如果陈一诺的道歉轻易被谅解,只能说明需要谅解的问题微不足道。这是一条人命啊,谁不想让自己的丈夫活着呢?所以,他的妻子一时之间无法理解,这一段很有写实女性视角的味道。
该剧总制作人李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种题材以前没有出现过,以后也不会经常出现。这么多海上专业设备出现在电视剧中确实不易,交通部门把家底拿出来配合拍摄,肯定是想增添国人对祖国的信心,但是如果每次拍摄需要都竭尽全力配合,肯定困难不小。整个电视剧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还有一个镜头,就是于小彤在救助任务时突然失去了力量。到底是他死了,还是陈一诺死了?当时镜头的来回慢动作推,声音也消声了,似乎瞬间的功夫,谁都有可能消失在海上。所以,这不是一个喜剧,而是一个灾难题材剧。很多事没有那么幸运,何况是海上救助。电视剧另一个镜头也很让人有震撼,有一个产妇要生了,海上救助队赶到,结果她的丈夫要再三确认是不是收费行为,把价格说准。我也是真挺服这个男的,到了这个关头,只要能救妻子就好,不是吗?但,这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啊!
《碧海雄心》正在山东卫视热播,和以往为了塑造英雄形象的电视剧不同,这部剧有着浓厚的写实题材,同时包括了哲学,社会、勇气、婚姻等很生活化的特殊行业日常。海上救助,不仅是苦,而且还很难。电视剧不仅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海上救助场面,还完成了一个国产剧类型的挑战。无论是题材性,还是人性真实性,都值得观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