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但丁密码》去追寻 电影中文艺复兴之父的“足迹”

《但丁密码》自上映两天以来,毫无意外坐稳票房和排片的TOP1,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明天的预售也是NO.1。这部电影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首要归功是它拥有立得住的剧本。电影剧本文本在原著小说《地狱》的基础上,受到了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但丁的文学影响,制作出了一部高智商电影。原著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但丁《神曲》之《地狱》的气息,电影间接传承了诗人的这种表达。
虽然但丁在文学世界领域声名显赫,然而真正通读《神曲》的观众却是少数的。相信很网友听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首经典警世便是出自他的思想。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薄伽丘,他亦是但丁的粉丝,他曾为宣扬登但丁而四处奔波演讲鼓动。在他眼里,但丁的个人成就几乎相当于整整一代人。恩格斯评价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电影开篇便是男主角兰登轻度逆血性失忆,进而出现幻觉。他脑海幻觉画面直指“地狱”:中世纪黑色骑士与血泊烈火交织的场景。现代派大师卡夫卡曾说过:“一切闯入梦中的场景,不是有头有尾的故事,总是掐头去尾拦腰截取的生活碎片。”而但丁又以中世纪梦幻文学的表达形式盛名,镜头语言在这种文艺和科幻交替间递进,对于观众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但丁密码》之所以被奉为高智商电影,与其人物设置有相当的关系。剧本围绕着有知识背景的学者,围绕了卫生、生物、艺术等领域,展开了一场社会问题讨论。它主要讲述了教授兰登协助世卫女干事辛斯基,阻止生物化学家佐布里斯特制造病毒污染。而这个所谓的“病毒”是空气传播的载体式病毒,这种病毒能够修改人的DNA,达到不孕的目的。
《但丁密码》带给观众的体验主要从两个层面上来讲,一是跟着兰登解密的过程中,重读有关但丁的绘画、雕塑,理解但丁长诗《地狱》;另一个是跟着镜头欣赏古城艺术史,了解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区区数千字不足以表达但丁在电影中的“足迹”。从女性的角度上来说,电影的感情部分亦是唏嘘不已!但丁提倡禁欲和精神的爱,他曾经有一段柏拉图式爱恋。但丁9岁时遇到一生挚爱Beatrice 时,初见倾心不已,他始终不敢表白。暗恋的这16年里,Beatrice 嫁给银行家,她25岁猝死。但丁Beatrice 其伤心,他陷入无边苦闷后,好友看到他形销骨立、满面须髯 。Beatrice 之后,此生再无爱欲。《但丁密码》中,感情部分一共有两处。一处是佐布里斯特利用了布鲁克斯的迷恋,命其释放病毒,佐布里斯特从佛罗伦萨百花圣母教堂顶跳下自杀,布鲁克斯死于伊斯坦布尔的水下宫殿。另一处是兰登和辛斯基的柏拉图式感情,两个人有着社会重担,彼此不能开口要求对方改变现有状态。兰登问辛斯基:“有没有想过我们会不一样?”辛斯基回答:“想过,可生活中总会有迷题,哪怕是我们。”辛斯基一定很爱很爱兰登,为了救兰登,她不惜官方身份和地下非法利益公司合作,联手除去潜藏世界卫生组织中的的败类。这份爱,超越生死,超越时间,很“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