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蒋江敏
蒋江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0,969
  • 关注人气:3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爱玩“失踪”的留学女儿

(2008-04-10 18:04:57)
标签:

亲子热线

海外留学

出国在线

家有留学生

教育

分类: 有感而发
    但凡家中有孩子在海外留学的家庭,在解决了不菲的留学费用这一头等大事后,剩下的就是漫长的相互思念与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因此与孩子的联系与沟通,便一定是家庭中最大的事情。我也不能例外,每当女儿有信息过来了,家里会一阵欢呼,我与先生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争着去跟孩子笔聊或语聊。
   
    我在新浪博客教育频道上开了“陪读春秋:我与孩子共成长”(原名“美国陪读日记”)的个人博客后,晒了些自己的陪读经历与思考(更多的内容见近30万字的《陪读春秋:在美国MIT的日子》一书,2008年1月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踩着众多来访网友的足迹去回访,发现为留学儿女开博的还真是不少,像单飞、岛岛等人的博客,篇篇情真意切的图文,足见父母对在异乡求学的孩子的那种浓浓牵挂都是一样的……父母写博,孩子也能参与,于是博客便成了一个可以双向沟通的平台,既可以很好地释放彼此间的思念之情,又可以与大家分享个中的酸甜苦辣,要是有什么疑难困惑了,还可能得到众网友的出手相助。何乐而不为呢?
 
    单飞的博客,以和儿子对话的形式呈现着孩子的成长;岛岛的博客,从儿子坐上飞机首赴英伦开始,就追踪着他的动态,儿子能独自面对了,懂事了,一点一滴的都记录下来。可以这么说,现在网络时代的在线联系方式,如QQ、MSN、视频甚至还有网络电话等,给这种随时更新的记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与方便。过去留学生与家里联系的电信电话与书信方式,不再是“亲子热线”的首选了。
 
    我知道,有许多留学生家庭的“亲子热线”都是很热的,像单飞。而我家的“亲子热线”就没那么热了。
 
    很羡慕单飞,如果愿意,可以很方便地与他那上课总不离电脑的儿子在线沟通,随时来个“指导”或与儿子探讨问题。而我就没有这种经常性的对话机会来继续过过家长的瘾,虽然我也整天挂在网上,把声音打开,时刻等待着女儿能在什么时候会突然冒个头上来叫叫我,可宝贝女儿就是不给我“彩脸”,整天“黑”着!
 

有个朋友的儿子也在美国留学,现在都读大三了,风雨无阻地还是每个周六铁定要跟母亲通一次电话,时间大约一小时,事无巨细的把一周来的情况都跟老妈汇报一番,从学习到生活,包括与黑人舍友发生观念冲突,然后他作为中国人又是如何最后胜出让这“国际友人”佩服了他的,他妈妈都了如指掌。朋友夫妻俩的工作都很忙,与孩子的沟通不靠上网,但能够如此开“周会”也让我羡慕死了。


    以前我从来不用视频那玩意儿的,听了不少朋友的建议后,女儿出国前我专门去电脑城买了两套高质量的视频仪,女儿拿走一套,一套装我电脑上,先生特别叮嘱女儿说,到美国后记得每天都上来见见你妈啊。我们都很乐观地想像着,女儿虽然出国了,但有这个热线,女儿一举一动我们都可以及时知道,她不等于就还在我们身边吗?
 
    结果事与愿违,两年来视频仪只用过两次便束之高阁,一次是她刚到美国学校后向我们展示她跟一白人女孩共同居住的宿舍环境,那女孩床铺边上墙壁贴了一幅大大的美国国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典型的美国式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次用是女儿病了,在我们强烈要求下勉强让我们看看她的状况,不见还好,见了反倒让我们心痛不已。

    视频不愿意用,QQ、MSN也极少上来,有事就留言,加上时差的原因,我们基本上在网上碰不到头,电话也极少打,问她为何要玩“失踪”?答复是因为课业繁忙没太多时间在线沟通。可为何别人家的孩子也是留学却可以常与家里联系沟通呢?再说女儿也不是那种笨到不能应付留学学习生活的孩子嘛,最后还是华盛顿的朋友透露了个中缘由:原来是女儿不希望老是生活在父母的眼皮底下!事实上她除了忙学业,还忙了不少杂七杂八的事儿,只是不想告诉我们。
 
     女儿一般是比较长时间才打一次电话回家,我们曾希望她也能每周打一次电话回来,但最后却没能形成为一个家庭制度,印象中她都是躺在床上打的(睡前或醒后),声音懒懒的样子,肯定是闭着眼睛说话了(留学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概是希望与女儿“靠”得更近些吧,,我也会躺到沙发上闭着眼睛边聊边想像着她那头的状况,顺带也好休息休息我的眼睛。 
 
    这就是我家的“亲子热线”状况了,挺冷。女儿那头不热,我跟她爸这头热也没用!无奈。不过令我很高兴的是,四月初是我的生日,那天久没打电话回家的女儿特别打了个电话回来跟我说生日快乐!我心里想,这女儿并没有“失踪”,她心里其实一直是有父母亲的。

 
    最近女儿在应付正常学习的同时还忙着考托福,忙着写大学作文,因为她想在三年级的时候争取转到一所更好的大学去继续学习(现在的学校在美国四千多所大学中排名约七八十位的样子),我们很挂念着这事的进展如何了,但女儿极少汇报,托福考得怎么样不告诉,报哪几间大学她早决定了,大学作文写什么内容无可奉告,我只剩下在接到留言通知后为她快递报考大学材料的份。留言给她说担心她报的大学排名是不是太靠前了?她就回一个留言说,托福考了623分,硬件是够的了,争取下啦。
 
    想想两年前考大一的时候,女儿的“新托福”只考了576分(因为当时国内还没开始实施新托福,而美国已经开始了,所以我把分数换算成“旧托福”的模式),那还是刚到美国插班读高三的时候,匆忙之中很辛苦地备考。这次她说根本就没有准备就去考了,“听”得出来那语气里充满了自豪与自信——女儿真的是长大了进步了,能独自面对艰苦的留学生活了。她还安慰我们,转学的事情能行当然好,不行等考研的时候再兑现,一切的计划都在她的安排之中(4月17日已经接到排名第25位的密执根大学录取通知,还有两所大学需五月份才知道结果),女儿真的已经可以让我们放心了!
 
    为什么我们做父母的总想着要用热线把孩子“拴”在自己身上呢?表面上看来都是关心孩子,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不放心啊。我们之前总想着让女儿最好天天上来向我们报个到,说是想她,其实就是不放心她一个女孩出门在外呢。现在想来女儿给“亲子热线”主动降温的选择也是有道理的,孩子遇到什么事了不跟家里说,其实是怕我们担心,再说真要有什么事了,我们远在千里之外也帮不上什么忙,我们只落得个干焦急,所有事情总还得她自己去面对。
 
    是啊,孩子的空间应该留给孩子自己,他们迟早都要彻底离开我们、离开家庭独自面去对这个世界。在女儿的自强面前,我的那些“你要如何如何”的教导显得有点瞎操心了。女儿不愿意热线过热,我们也就不好强求吧。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女儿“不在身边”的两地分居生活,并且把我们老夫老妻的工作与生活安排得很热闹,不太需要挂念女儿了。有意思的是,现在女儿的一些情况还是我们在美国的朋友转告我们的呢,我们也有意不去捅穿它,既然要给女儿留出空间,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问题,那就真正落实下去好了。
 
    五月下旬美国大学又该放暑假了,女儿已经买好了回来的机票。我们又可以共处三个月的时间了,真好!孩子留学海外能想着回家,做父母的就赶紧珍惜吧。一个朋友说,将来孩子要谈恋爱了,你们想请她回来都难呢。可不是吗,既然咱那“亲子热线”不热,干脆就让家庭彻底来个热热闹闹的暑假好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