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这所学校读书,感受最大的是这里规定的严格,却又随意。即使早已对美国中学的开放式教育有所耳闻,真正接触到时还是不免有点儿惊讶。
从第一天拿到学校的学生手册开始(不同于国内的“学生手册”,此处的Student
Book是每人必备的陈列所有学校规章制度的小册子),我就发现这所学校的校规极其严格。粗略翻一下,除了中国中学里“爱党爱国爱校”、“按规定穿校服”等等具特色的条例外,还有长长一大串的“依据联邦政府XX法……禁止随身携带枪支弹药”、“依据……禁止携带违禁药物”等等看似根本跟中学生拉不上关系的项,而且每一项下面都要求学生本人和家长签名后再交回学校。一开始看得我冷汗直流:有这些“禁止”就说明之前曾发生过这些问题……对我来说还真不可思议啊。不过想到新闻报道里整天说美国哪里哪里又有什么中学生枪击案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每间教室门口都贴有“No Food, No
Drinks”的标记,在艺术区的有些教室还会有“No
Chewing
Gum(不允许嚼香口胶)”的符号。我起初对这些规定是很遵守的,连一点饼干屑都不带进课室。不是说美国人都特守规矩吗?我可不想让别人对我指指点点。然而数学课上的景象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这得从午餐时间的安排上说起。我们学校的午餐时间分为两段,第三节课在主教学楼一、二、三楼的教室上的同学先吃完午餐再去上第三节课,也就是去11.05分到11.40分这段时间的Lunch
A;而在主楼四、五楼和地下室,及所有艺术楼上课的学生则要等到上完第三节课,即到十二点半才能去Lunch
B,那时学生们往往都已经饥肠辘辘了。我的数学课是第三节,教室正好在主楼五楼。一进去坐下,发现周围各个桌子的同学(我们是四五个人围成一桌这样坐的)都把饼干巧克力什么的公然摊在桌子上大摇大摆地开吃呢!而且还把旁边桌子的人都招呼到一起吃,像开party一样。而老师似乎没看到似的继续兴高采烈地讲课,还不时过去跟他们掺和一把。我眼都瞪大了。这时肚子咕咕地叫起来,饿得真难受。看到有人在分糖,于是也不客气地要了一块。我边吃边感叹,规矩是死,人是活的,果然是“以人为本”啊!
慢慢地我也开始放松起来,特别在跟老师混熟之后就更加随意了,常常带点东西到课上吃。边吃边听课,倒也惬意。甚至发展到在要求十分严格的钢琴教室里也因得到老师的特许而把午餐带到那里吃。后来有一次被另一个不认识的艺术楼的主管老师发现,不顾我东西铺得乱七八糟到处都是硬把我轰了出教室。轰出教室还不算,还以“艺术楼内不能有食物”为由把狼狈的我彻底轰出了大楼……尽管第二天我的钢琴老师对我道了歉,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把午餐带到那里吃了。
(此文节选自《美国陪读日记》,此书近期将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谢绝转载。该女儿日记系列还曾发表在新快报教育周刊留学版的“我在美国读中学”专栏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