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博客上贴出我那篇《在美国选大学》的个人亲身经历后,我女儿在美国留学的学校、留学的学习与生活等都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谢谢大家的关心。有不少人留言或发邮件给我咨询在美国留学的情况,其实我对这方面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不过我很乐意跟大家分享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感想。
有一点我很想跟那些欲前往国外留学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说的是,在海外留学其实很辛苦的,如果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千万不要轻率地作出决定!光有物质准备根本不够!
现在出国留学热是一浪高过一浪,留学生的年龄也是越来越小,让孩子接受美国教育有许多好处(我在《陪读日记》中会有谈到,这里不述),但有的孩子在国内本身就读得不算好,家长以为往国外送就行了,全然不顾孩子到底愿意不愿意出国留学以及能不能适应留学,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值得考验。实际上,许多在国内读不好的孩子到了国外更是读不好,你想,光是语言就得让他们增加了多少难度!所以在决定是否走出国留学这条路之前一定要三思。
有一个家长看到我这篇文章后打电话到报社找到我,说她的儿子也在我女儿那所大学读书,大一。她儿子在国内重点中学毕业,成绩很好,但他本人不太想出国读书,可以说是家里都安排好了一切送他出去的。为此她儿子心里有抵触,才去了三个多月,就说这个圣诞要跑回来过,她很担心儿子一旦回到家的舒适环境后还有没有勇气再去面对艰苦的留学生活!
我女儿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在美国读书,还是在有家长的陪伴下读的,有我照顾她的生活,虽然她在国内也是省重点中学的学生,但我看她也是读得非常辛苦,一下子用英语来学习,人生地不熟的,都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她曾说,原来以为可以逃掉国内高考那炼狱般的磨难,没想到在美国读中学这一年的经历才是她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
辛苦啊,她把自己的心历路程都一一写进了自己的陪读日记。作为母亲,我很清楚女儿这一年来所遇到的困难、所付出的努力。还有她所发挥的潜能也让我跟她父亲感到惊奇!她不仅从刚到波士顿时插班在十一年级(相当于重读高二),到第二学期跳到十二年级(即毕业班),顺利拿到美国中学毕业证;而且还兼顾了报考美国大学,自己一个人乘车从麻州跑到新泽西州去考托福,非常勇敢;到哈佛大学博物馆去做义工,学习如何为游人当解说员……完全不像在国内时许多事情都要依赖我们的那样,在美国她变得更加大胆、自信、开朗。
即使现在重读女儿有关毕业的感想,我还是忍不住的百感交集。目前仍在哈佛读博的哈佛大学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前任主席小刘跟女儿一直有沟通,她也跟我说起过,看了我女儿那篇“人生的转折点”让她都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想这是因为她们都有同一种经历吧,异乡求学对谁都是一种艰辛的历练,当然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其实我自己在今年暑假前也参加了好几个毕业典礼的,有女儿的中学毕业,有朋友儿子的大学毕业,还有一个是朋友儿子的研究生毕业庆功宴;并且观看了麻省理工的学生毕业典礼,写下了有关美国毕业典礼的日记,但我那都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写的,不可能像女儿这样的亲历式日记来得有感染力。
我想像我女儿这类小留学生的真实感受或者可以让那些准备去留学的学生朋友以及他们的家长看看,从这个角度了解一下中国小留学生的海外求学心态及所要面临的考验。在征得女儿的同意后,我把她写的有关毕业典礼(上、下)的感受先转帖在我的博客里,她有关在美国读中学过程的系列日记也将会收进我的《美国陪读日记》一书的“女儿篇”中。
附:女儿在美国读中学的日记两篇
毕业典礼(上)
人生的嘉年华
基本上每个美国人家里都收有一套出席正式场合的礼服,一年中总有那么几回重要时刻要用得上这些“行头”。这是他们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说到毕业典礼,那可是举家欢庆,大得不能再大的事了。在我们国内,多数情况是:毕业了,一起吃个饭,取学校发的小红本本就完事。可按照他们的想法,人生中只能经历一次,不仅代表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对自己努力的认可,更是另一个新开始。所以,我有幸亲身经历了一次地道的美国中学毕业典礼。
首先是服装。学生们都要先购买特定的礼服礼帽以出席仪式,在典礼举行几天前学校就把衣服分发下去。我那天抱着女生的白色礼服回家,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试穿。以前只远远看过人家什么大学生啊研究生的穿这些衣服,感觉对自己来说都是好久以后的事,哪想到现在自己竟也有机会一试。礼服的肩部分特别宽,戴上博士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嘿,还真有点学者的味道!
反正举行典礼时都要穿这又大又阔的袍子,里面穿什么也无所谓啦,谁看得到呢!仪式当天因为下雨,我随便穿上牛仔裤和球鞋就走了。谁知下午去到学校准备时,惊觉其他学生全部都盛装上阵,即使要在外面套大袍子和戴礼帽,很多女生都精心地做了头发,更别说她们化的隆重的妆了!就算看不到漂亮的礼裙,她们也不放过秀鞋子的机会:各式各样的高跟鞋争奇斗艳,看得我是眼花缭乱。有些身形比较庞大的女生,穿着底像针尖般的非常高跟的鞋,我真担心她们会不会随时摔倒……所有老师只要有Master以上学历的都穿上他们当年毕业的礼服来出席,来现场为自己的学生庆祝。
典礼就要开始,大家排好队准备出场。之前两天学校要求学生回校彩排出场仪式,所以我们都驾轻就熟。Dean给每个人发一支鲜艳的康乃馨,说是出场时要拿在手里。男生们已经带头开始有节奏地欢呼叫口号,还有人激动到不分你我他地挨个拥抱过去,连我都“不幸中招”。他们疯起来可真厉害,又显得有点可爱。
也许因为我只在这间学校读了一年,没有经历过他们那些充满激情和青春的故事,无法与他们同欢。但他们难以抑制的兴奋依然感染了我,让我不禁期待真正仪式的到来。
毕业典礼(下)
人生的转折点
长长的走道被亲友团挤得连一个人走都要小心翼翼左躲右闪,喝彩声尖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四百多名毕业生依次从独木桥似的走道上走过,到前排的座位上站定,待最后一人都进场了才集体坐下。
就算是美国也不例外,循例校长老师学生代表等等发言,学生唱歌和乐器表演,最后一个,也是最隆重的环节,才是挨个学生上台接受毕业证书的仪式。可是我们那些激动的毕业生们啊,早就压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了,连学校代表发言期间都有人忍不住高喊yeah,而且常常是一唱十和,一波接一波;学生前面一嚷,后面也兴奋到极点的一些亲友团也开始不分你我地大叫。我正好坐在“震源”中间,耳朵都有点受不了要叫“救命”了。可是这么欢乐的时刻,又怎么有人舍得叫他们停止呢?后来回想一下整个仪式过程,高分贝的欢呼声几乎就没止住过,美国中学生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彻底打消我一开始关于“他们这样用力地喊,那等到待会儿真正上台领证书时还哪有力气啊!”担心。
好不容易等到颁发毕业证,按顺序,我排在中间。本来我想,我就是有点抱着局外人的身份来参加这次毕业典礼,怀着好奇和体验的心情。虽说我在这里上了一年学,可总不觉得自己对这个地方有多大感情,因为对于一个对前路一点都不确定的人来说,我多数时间都用在彷徨,挣扎,烦恼着考大学的事,思考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有时候人一旦突然被逼独自做选择了,也是件不容易的事。然而在我排队准备上台时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没由来地突然开始眷恋起这间学校和这里的人来。
是我的AP英文课老师Dr.
Mangan。他站在台边教师座位席前,正对着排队准备上台的毕业生们。我看到他,很自然地向他打招呼,他笑了笑,然后俯下身90度地朝我深深地鞠了个长躬。我惊讶至极,顿时有点呆在原地:像Dr.
Mangan这样六十多岁就快退休的学识经历渊博的老人给我行如此大礼,我怎么担当的起?零点一秒后我才反应过来并对Dr.
Mangan也鞠躬回礼。他再笑了笑,很意味深长的样子。
后来告诉朋友,朋友不以为然,说美国人认为鞠躬是中国人的行礼方式。可我宁愿按照自己原先的解释去想,因为Dr.
Mangan知道我做为一个国际学生在他的课上面下过多少工夫,他看得到我的努力成果。我觉得自己似乎突然被完全理解了,释然了。在这所学校里经历的种种一幕幕放电影似地闪过:刚来时对一切都陌生的懵懵懂懂的时刻,上课听不懂的时刻,口语不好表达不出自己的时刻,手足无措的时刻,尴尬闹笑话的时刻,对前路未知而彷徨的时刻,一个人努力的时刻,与Guidance
Councilor争取的时刻,对着词典读书做paper的时刻,考试的时刻,做实验的时刻,做义工的时刻,被赞扬和鼓励的时刻,被接纳的时刻,直到现在要上台领取毕业证书的时刻……我在这里留下了印记,这里的人会记得我。那一瞬间我真的想哭!
仪式在一片喧闹中结束,我看到我那在一旁学生乐队里做伴奏的朋友。他说他看着我从上台,领证书,照相,再到下台回位,他说我的表情很凝重,像完成了什么大事似的。我说是吗,我自己怎么一点都没觉得。是啊,我甚至觉得这整个仪式,整一年的经历像一场梦一样,似假还真。等它发生了,做完了,回头看,才晓得自己经历了多少以往不敢想象的事,自己长大了多少。从现在起,我不再是一个中学生了,我很庆幸人生的又一个阶段能以这样难忘的方式划上句号。
看哪,美国的大学在前面等着我呢!
(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