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华文化之《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018-12-04 09:51:45)
标签:
道道德经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
分类: 道德经 |
第 七 十 二 章
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译文:民众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则能致天翻地覆之大威就要发生了。(另一种理解:民不畏惧强权,才能天下大治。)
原文: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译文:不要让民众居无定所,不要让民众没有求生之路。
原文: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译文:只有统治者不做出让民众憎恨的事,民众才不会憎恨统治者。
原文: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译文:所以圣人了解自己却不自以为是;
原文: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自尊自爱却不自视高贵。所以去自以为是、自视高贵,而取了解自己而自尊自爱。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则与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意思相通。真正的大威是翻天覆地的能量,而这种翻天覆地改朝换代的的能量,就源于民众万众一心的革命力量。民心所向,既是大威之力。
另一则,圣人无为之治,民风淳朴,天下无需强权之威,则民众也就不需要畏惧强权。天下之威,莫过于天道和谐。故大威至!
民心所向,民之所愿,无非安居乐业。王侯之道,无非顺应民心。順则昌,逆则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圣人之治,贵有自知而不傲,爱惜自己而不觉高人一等。谦和处下,虽身无威,则大威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