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华文化之《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2018-11-03 08:35:39)
标签:
道道德经上士闻道中士闻道下士闻道 |
分类: 道德经 |
第 四 十 一 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译文:天资卓越的人学习了道,会认真的勤勉践行;
原文: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译文:天资一般的人了解了道,半知半解很难完全掌握;
原文:下士闻道,大笑之。
译文:天资差的人听说了道,肯定会大笑觉得荒唐。
原文:不笑不足以为道。
译文:不被这种人耻笑,就称不上道。
原文:故建言有之:
译文:这里建议大家:
原文: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译文:洞悉道理就像糊涂一样;越明白道理就像越不明白一样;道理越是通透平坦就越像有缺点一样;(颣[lèi]缺点、毛病)
原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
译文:上德就像虚无一样看不出来,德行施加的范围越广反而像越不足;
原文: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译文:塑造德行的时候就像偷偷隐瞒自己的德行;拥有最质朴品质的人看起来反而像是随行就势容易改变的样子;
原文:大白若辱﹔大方无隅﹔
译文:越是洁白无瑕越是看起来像有污点的样子;越是原则分明就越不会有棱角伤害人;
原文: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译文:越是有用之器越需要时间打磨;最高亢的声音反而用耳朵听不到;
原文: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译文:当表象足够大时反而看不到具体的形状;道理都隐藏于无名无形之中。
原文: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只有道,善于付出而成就万物。
大道至简,而简单中又内涵深奥,此为道之玄妙。而世人大多只关注事物的表象,却看不到事物发展内在的规律。学习可以使人进步,但学习掌握的道理程度不同,对于道的理解就有天差地别的差异。这差异来自于“思考”。
思考的辛苦不亚于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思考强烈的自律性特征更是远超体力劳动。所以普罗大众更愿意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思考。人性中有一特点,就是很难接受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事物。对于违背自己情绪喜好的事物,更会排斥痛恨。明白一些道理之人如果事事彰显,处处炫耀,反而会因为太过于特立独行,容易陷自己于麻烦之中。
这世界有温暖也有冷酷,有仁爱也有险恶。但所有表面现象和变化,都在看不见的规律下有序展开。每一种表象和变化,都有与之对应的原因。真正明道之人不会妄求以一己之力拨乱反正,万事皆随势而动。不强求,不让自己涉于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