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华文化之《道德经》第十一章
(2018-10-05 08:10:53)
标签:
道道德经无空 |
分类: 道德经 |
第 十 一 章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译文:连接车轮圈的三十根车辐条,最终都连接在毂(车轴)上,而车轴中心的圆孔正因为是空心,才可以插入车轴让车行进如飞。
原文: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译文:埏(shan糅合)埴(zhi黏土)做器皿,无论是碗还是坛、壶都是中空,这样才能盛其物。
原文: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译文:建造屋顶墙壁牖(you门窗)就有了房子,正因为房子中间是空的,才能够住人。
原文: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所以工具器物之所以能为人所用,正是因为其中空的无。
一层“空”,放空自己。
新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质朴、纯静,就像一张空空的白纸。正因为空,才有了无限发挥的写入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我们逐渐给自己积累了知识和阅历。但是,纸张可以发挥书写的空间始终是有限的,当这张纸写满的时候就再也无法添加新的内容进去了。于是,思维固化形成。很多人的人生顶点,也就止步于此。顶点到达,难免进入衰败的下行空间,也就注定了这些人悲剧的下半生开始。
那么人可以摆脱下半生的悲剧吗?当然是可以的。一坛蓄满的水开始腐臭时,只需要倒掉腐水洗净坛子,就可以再往里面添加甘甜的新水。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学识阅历让自己越来越多的产生迷茫、不满、焦虑和愤怒时,就该放空自己了。抛开固化思维所导致的成见,学习新的知识。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放空自己的成见,任何年龄都是适合学习的年龄。
二层“空”,生化万物。
空,还是空间。有空间才有辗转腾挪的余地,空间越大可以容纳的就越多。我们常说做人要有“大格局”,这“大格局”其实指的就是空间大。心思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么你成就的也就是一亩三分地;心思里有亲朋好友,那么你也许能成就一个家族…。身为管理者,决定自己事业成就的,不是“我”的得失。你在乎的范围越大,你着想的人越多,你能创造的功业就越大。
三层“空”,万物归一。
但凡事物都逃不出“生、长、盛、衰、亡”的生命周期。无论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跌宕起伏,创造过怎样的灿烂辉煌,又或遭受了怎样的磨难痛苦,死亡会带走一切。生于质朴,归于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