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014-12-11 10:48:01)
标签:

道德经

第二十二章

分类: 养养性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释义

我先讲几句开场白吧——你们那边不是也有“开场白”这个名词啊,我们这边喜欢就是说先讲几句开头的。我们上一章就是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里边就讲到老子就从“恍兮惚兮”而悟入“万物不二”的境界,从这个万物不二的境界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发展变化的规律。那这一章,我在网络上看别人的注解,就是说:哎呀,这是一个辩证关系,跟第二章那个“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好像就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不是,不是!老子如果他现在讲到二十二章还在搞那个跟第二章的联系,那真的是婆婆妈妈,或者是唠唠叨叨啦。老子是有大智慧的人,请大家记得,古圣先贤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大智慧,有大智慧,他们不会婆婆妈妈的。好像说佛家明心见性的人也就是他的最大的特征就是有大智慧,有大智慧,不是傻乎乎。所以老子又说“孔德之容”,然后就说“以阅众甫”,也就是说他用“万物同体”这种境界来认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他在这一章——第二十二章就告诉我们:事物是怎么地发展变化。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就列出这六种对应关系。

曲则全,这个就是说——我们用我们世俗的道理来说,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就风平浪静,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说,有时候,还有“识实务者为俊杰,好汉不吃眼前亏”,有时候适当的,哎呀,稍微委屈一下,能够保持这个大局,那还是要这样的。

枉则直,人,有时候受点冤枉,受点委屈,不要就当场就过不去,有时候当场这么就爆发出来,可能反而就会惹出更大的麻烦,有时候也就是忍一忍,你等到有一天有机会了,你就可以将这个冤枉给搞清楚,也就是得以伸直。

洼则盈,洼,就是低洼的地方。洼则盈,有水的时候一定会充满那个地方,当然有泥土的时候也会充满那个地方。也就是说,人要善于处于低位,甚至是说所谓的谦虚使人进步,所以你放低位置了,往往就能容纳很多东西。

敝则新,敝就是旧,我们成语说,敝帚自珍,就是破扫帚自己觉得很珍贵啊。敝就是破旧,不好的东西。敝则新,东西旧了,可能接下来可以放心的了,可以放心的了。那么像老子这么大智慧的人,是不是老是在那里等它旧了,不是!他就是认识到有哪些地方不好的,啊,你必须知道了,你才有可能去改革去创新,去创新。也就是发现有那些落后的、那些过时的、陈旧的,要善于发现,才有可能会革新。

少则得,这个少,也就是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有很多短处,你才会去提高,才会有进步。少则得,不是说“我家里钱很少,因此我就能够得到很多钱”,那很笑话,不是,不是。不是因为少才能够有所得,是认识到少,就是觉得:哎呀,我这方面的知识很缺乏,哎呀,确实“书到用时方恨少”,哎呀,那我就赶快去“书山有路勤为径”吧,你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是一定要反思自己啦。

多则惑,哎,有些人喜欢说兴趣广泛,我就说,天啊,兴趣广泛,给你个注脚就叫做:见异思迁。所以这“多则惑”,就是你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你真的是理不出一个主流的方向,就会迷惑啦。所以这跟上面的“为道日损”是对得上号的。那这个六个事情就介绍到这里,如果有不清楚的请过后再提出来啊。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里关键词就是抱一,抱一是抱一什么东西啊,道生一,抱一就是这抱这个一。啊,抱一,其实就是整体观,整体观。我看到很多人注解这一段,他们都说抱一抱一,天啊,我就是不知道抱哪个一啊,是不是?你要指个一给我抱才有得抱啊,要不然两手还是空空的。抱一就是整体观,整体观。圣贤他认识事物都是从整体观出发的,抱一就是整体观,“道生一”,一,就是整体。“抱一为天下式”,式,就是形式,模式,模样,哎,圣贤都是以整体观来展示给世人看的。就是说“哎呀,你们要有正确的思路,正确的看法,就是要从整体观出发。”

不自见,故明。不自见,这里见是通假字,就跟现在的现是一样的,古人的见和现的是同一个字哈。不自见,是不自吹自擂,不自我吹嘘。故明,这个明字是什么意思啊,最好是请老子自己来解释,天啊,老子那么容易请吗?有办法。老子《道德经》里不是说: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不自见,就是不自吹自擂,不自我——老是自我去表现的人,那些人就是高明的人。故明,就是这些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你自己肯定自己那没用的,那别人肯定你才有用——你自己肯定自己人家反而过来攻击你。不自见,故明,这里另外有一个意思,反而——如果是周边的人通过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途径,真正认识到你的真实情况之后,那么不用你自己去怎么吹嘘,别人都能够清清楚楚地认识你。那我们继续——

不自是,故彰。这个关键词——这个是,“哎呀,我说的一定对的”,也就是自以为是。不自是,故彰,我们自己的观点,自己肯定,那没用的,人家会挖空心思来否认你。我们做什么事情坦坦荡荡去做,然后不用自己去吹嘘,那么到一定程度,反而是会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也就是他的影响力反而更大。我们相得益彰,彰,就是明显,显露,所以说不用急功近利,自以为是,不要着功德相,等到有一天大家都知道了,那个时候反而是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彰,就是明显,显露。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伐,不要自己给自己抹金,就是说“哎呀,我有什么功劳啊,我有什么什么什么”,这个功劳这个东西很奇怪,你自己一说穿了,很多人就会否认你,也就是功劳你一讨了那就不见了,你不讨反而很多人内心深处还记得你。你一吹“哎呀,我怎么功德怎么功德”,人家“哎呀,别人比你功德大的还多呢”,那么这一句话就全部给盖完了。也就是说不要自我邀功。邀请的邀,一邀了,那功劳就不见了。人家一句 “别人啊,那谁谁功劳比你还大啊,都没有说,你说什么啊”,那么一句话就没有了,啊。。。

不自矜,故长。这个矜就是有点骄傲,有点目空一切。啊,就是不要骄傲,不要目空一切,反过来你要谦虚谨慎。长,就是长高了,这个长是生长的长。这个长的意思就是进步,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我们继续。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哎呀,这句话就是这一章的最难的地方,我看很多大德就说:哎呀,你不要争,你不要争,就谁都没办法和你争,你不要争,就谁都没办法和你争。差不多都是这样说。哎,你上擂台你不要打,谁都打不过你,哈哈哈哈哈哈。你去辩论,你不要说话,谁都辩论不过你,是不是啊?你去到单位,你不要干活,所以谁都干不过你,是不是啊?你去到餐馆你不要吃饭,所以谁都吃得比你少,是不是啊?真的是笑话!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前面那几句,“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这四方面,就是说:我们脚踏实地去做,你只管默默地奉献,这样就不会引来很多非议,一个人如果你在跟人们争功劳,争什么,那么很多人反过来老是在说你的短处。如果你只是勤勤恳恳地去做事,人家想要诽谤你,都很难找到那个把柄,是这个意思,不争的意思是要在你努力地去做的前提下,同时不要着功德相啊,而不是你真的不争啊。我看到有一些大德还说,哎呀,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还是说了一半,有的时候该争的时候还要去争。天啊,那些人把我们堂堂的老子差不多给气死了。如果老子真的知道他们这么解释,就是说我老子才说对了一半,那天啊,“我老子天下第一,你小子天下第几啊?”是不是,真的是哭笑不得。他这里其实跟佛家的“因上精进,果上随缘”是一致的。就是说:你要努力去做,但是不要老是去计较你的得和失,你只要去做了,时间长了,大家都会认可你的。“夫唯不争”是不要争那个结果,那个过程还是要去努力地去做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说你都不会着功德相了,人家想批判你,都没办法批。啊,是这个意思。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这两句话也是很麻烦的了。很多人也是乱解释,但是这句话我是最知道的。谁告诉我的?孔子!孔子告诉我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孔子在哪里说啊?或者是《论语》还是什么,反正这个故事我说出来很多人知道了,连韩愈都知道,就是写《师说》的那个韩愈,韩愈都知道这个事。历史上很多人都知道,孔子曾经去向老子问道,孔子是带着子路,还有谁啊,几个学生一起去。他们一直找找找,哎呀,(终于)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老子。但是老子在大树下睡觉,侧着身,脸朝着里边,在那里睡觉。孔子一下车,就在那里恭敬的行礼,或者怎么叫?反正我们还是简单说,师父啊,孔丘这厢有礼,还是什么,反正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说的啊。鞠了几次躬之后,老子才慢悠悠地转过身来,然后孔子好像是不是有没有这样说:师父啊,求你指点一下大道的道理吧,还是什么,大概是有这个意思。接下来,老子就张开嘴巴,问孔子说:我的牙齿怎么样?孔子仔细一看,哎,牙齿全掉光了。他又伸出舌头说: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仔细一看,舌头还好。然后老子就又将嘴巴闭上去,眼睛一闭又一翻身转到里面去了,也没有理孔子,孔子很恭敬的行了礼,向老子告辞。然后坐上车,那个车赶了一小段路。那个子路说:老师啊,这个老头,像个讨饭的,你在向他问道,哎呀,老师啊,我看到就很生气,老师你为什么能够那么耐心,那么恭敬地对待那个讨饭的老头,恭敬行礼,走了也跟他恭敬,我真的要吐他一口痰,都差点都来不及。孔子说:不是,不是,你不懂啊,你不懂。你的境界还不到啊,你不理解,这个老前辈已经将大道之理全部告诉我了,我非常感恩他。子路就搞得很不懂。当然后来,孔子怎么跟子路讲我也不知道了。反正,这个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关键这个曲则全者,曲则全者。谁会曲啊,舌头才会曲。谁不会曲啊,牙齿不会曲,全掉了,舌头能曲,还完好无损。曲则全者,这曲则全者,就是能进者则进,须退则退,该左就左,该右就右,该上则上,该下则下。这就是“抱一”之理,这就是整体观,也就是说你在这个大整体里边,你需要扮演什么角色才是最佳的方案,你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去调整,这就是曲则全者。最后“诚全而归之”,这个全啊,这个诚啊,真诚的诚,这是一个转折词,在文言文里边是有转折的意思,也有感叹的意思——啊。这个“曲则全”——这句话确实将大道之理全部包括在里边。

我敢保证,我所注解跟老子的真实义是一致的,因为从第一章到现在,我注解的《道德经》是不会矛盾的。我现在这么说就不是说“自见”和“自是”了,不是,我是很客观地告诉大家去印证一下。

【补充问题】

曲则全,跟委曲求全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吗

【回答】

委曲求全,然后还有一个更恶心的词,叫卑躬屈膝。这个和儒家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些看起来是很矛盾,看起来是很矛盾,但是严格来说是不矛盾的,不矛盾的。也就是说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宁为玉碎”,我们就玉碎,我们如果在什么时候我“宁为瓦全”,然后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就必须瓦全,啊,所以要看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匹夫之勇和智勇双全,你是要看场合的,看场合的。好像兵法里——《三十六计》里边不是也有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吗,有些事情你真的打不过去,你拼命去打不是白白送(找)死吗?有时候为了一件小事,就说: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天啊,真的是头脑发热,有时候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嘛。也就牢记,你们到底什么时候玉碎,还是什么时候瓦全,你们一定以“抱一”为标准,抱一,抱一,以整体观,整体观。以前,我们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很少人开车,和开摩托车,很多人踩单车。年轻人路上一热闹不小心单车碰了一下,一下来就打架,不用说话了,一下来一拳就打过去,你一脚就踢过去就对了。那真的这家伙,啊,是不是啊,碰了一下其实没什么事情,那打架要打死人了,那事情不是更大嘛。以前我就曲则全之,人家撞到我,哎呀,我就当作不知道走了。人家撞一下没什么问题的,打架我可能也打不过你,如果打得过你,将他给打死了,那我也麻烦,因为我的命是要的。所以有些事情就一定要以抱一,你们千万不要单单独独的看玉碎和瓦全,你们一定要在“抱一”的前提下选择。该玉碎的时候就玉碎,该瓦全的时候就瓦全。

【补充问题】

说明这个曲则全,还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回答】

不是,要看你怎么取了,就是从整体观去取,就是千万记得要抱一,参照系就是抱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