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无不为,你是这样理解的吗?
(2014-12-10 11:03:47)
标签: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
分类: 养养性 |
第四十八章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释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两句话很出名,很多人认为老子是反对学习,老子是主张为学还是为道啊?老子写《道德经》,一定是主张为道的啦,那么到底有没有同时主张为学啊?我们看老子本人就好了,《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言的文学功底非常好,如果老子没有“为学”哪能写出这么好的语句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到底是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啊?为学日益,为学就是从事学习啊,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在学习?那就是日益,日益就是要天天有所收获,也就是说知识要不断的增长,才称得上“为学”,如果看过书就忘记了,跟没有看有什么不同呢?书本合起来就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是为学不益了,古人说开卷有益,就是同一个道理,要天天学习,天天有所收获,那才是学习啊,也就是说要在学习的效果、效率上评价你是否是在标准地学习。为道日损,是指修道的人要天天有所损失,是要去掉那些坏习惯、不正确的思维、不正确的观点,要天天去掉,有没有标准啊?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是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了?不是的,老子的无为是无妄为,也就是将不正确的观念、不正确的言行、不正确的思维去掉,一切都变成正确的,那什么才是正确的啊?就是抱一,抱一就是整体观,也就是最客观的心态,要达到一切言行都是非常客观,那就是无为,无为有什么好处啊?
无为而无不为,因为你的观念、言行都非常客观,一切都是那么的实事求是,所以你的成功率就很高,做什么事基本都能成功,就是无不为,没有什么做不成的。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是在春秋时代,那个时候天下是周王朝的天下,四分五裂,很多人都想成为统一天下的英雄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等,要想统一天下就要无事,无事是什么意思啊?就是无为而治,要顺应民心,不要到处去搞麻烦、搞战争,如果你以种种不正确的手段损害天下老百姓的利益,就算你得到天下也还是会混乱的,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到他儿子没有多久就倒闭了嘛,因为他太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了。所以取天下常以无事,一定要安定民心,如果你天天扰乱天下百姓,搞得麻烦了,那你得到天下也没用的。这一章结合前面的“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就是在说这个道理,顺应民心,所谓的顺天应民,那个时候取天下就非常的自然,而且很容易成功。
前面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实我上一章讲四十七章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也是说老子很重视间接的知识,直接的知识是要自己去实践的,人生苦短,你一辈子能够去实践多少件事情啊?如果你能够从书本上来学习,那么获得知识的效率会很高,虽然书本上的知识有纸上谈兵的危险,但如果有多方面的印证还是危险性不大的。所以为学日益就印证了老子的“不出户,知天下”的道理,“不窥牖,见天道”是从局部而明了整体,这个和《吕氏春秋》里面的“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的道理是一致的,看到局部就能够联想到整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