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条永存的球技箴言(七)

(2011-03-04 20:53:53)
标签:

转载

分类: 球学记

20条永存的球技箴言(七)

TRY MY TIMELESS TIPS
20 All-Time Favorites That Still Do The Trick
Plus 5 Bonus Tips

 

箴言19:为了更好地控制要保持挥杆的紧凑 20-19 KEEP IT COMPACT FOR CONTROL

[转载]20条永存的球技箴言(七)[转载]20条永存的球技箴言(七)

    大师认为:你在挥杆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对球的控制,尤其是在上杆顶点处更加重要。每个球员的挥杆都会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上杆只能到某种程度或者某个位置。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需要让上杆更紧凑。因为上杆时,身体的肌肉被过度拉伸,就无法真正控制球杆了。如果上杆幅度过大,会产生两种影响挥杆质量的情况:1)左肘关节弯曲;2)握杆的手松掉球杆。即使今天大师也强调:我不赞同大幅度的松弛的挥杆。因为很少有球员能像约翰·达利那样挥杆(见下图)

[转载]20条永存的球技箴言(七)   

    菜鸟以为:挥杆不紧凑和幅度过大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身体柔韧性较好的,经常在上杆时幅度过大,导致重心逆转;身体柔软性不好的,导致头部严重不稳定。大部分上杆过大的球员,是因为双腿、肩膀和胯部转动过大,下半身没有足够的抑制力。好的挥杆动作,下半身是支撑上半身转动的根基,这个根基要稳定有力度,而上半身要尽量转到最大。即使像约翰·达利那样夸张的挥杆,他的下半身也很稳定有力度(见上图)。这就是为什么打高尔夫的人既要强壮有力又要柔韧性好。

[转载]20条永存的球技箴言(七)

    记得去年读过号称价值百万美金的高球秘籍 - 《胡列塔-格兰达百万美元秘籍》。秘籍里边有这样描述:“我的挥杆非常紧凑,这样有助于精准地控制短铁的距离。大多数女子球员的挥杆幅度都比较大,要么是因为身体柔韧性比较好,要么就是想额外增加距离。这样会带来一些多余动作,很难保持合理的挥杆节奏。上杆幅度越小(比方说上到10点的位置),球杆下杆触球的距离就越短,就越容易保持手臂、身体和球杆的协调一致运动,保证扎实触球。......为了克制增大挥杆幅度的欲望,在上杆过程中尽量早一些上翘手腕,当手臂与地面平行时,手腕已经完全上翘。(见上图)在这个位置上,手臂与杆身刚好呈“L”型。随后只需要转动身体即可完成上杆。全力的手腕上翘有两个好处:1)增大更多的杠杆用力形成向下的触球;2)有助于保持左臂伸直,控制上杆幅度”。是不是这个观点和大师的一致呐?

 

箴言20:上杆到顶点时左肩关节指向球  20-20 STAY OVER THE BALL ON THE BACKSWING

[转载]20条永存的球技箴言(七)[转载]20条永存的球技箴言(七)

    大师认为:因为肩膀是在倾斜的平面上转动的,所以左肩关节在围绕着身体中轴线转动时是向下运动的。如果肩膀的转动正确,左肩关节应该在上杆顶点处正好指向球(见上图)。许多一般水平的业余球手,肩膀转动的平面都太平。那样会使挥杆平面(见上图,菜鸟提醒:一定要明白挥杆平面的定义,再来理解这句话)变得过平,也就很难保证方正击球。

[转载]20条永存的球技箴言(七)

    菜鸟以为:大师太厉害了,我本人就是属于肩膀转动平面太平或者因为身体柔韧性不好而转动不到位,造成挥杆平面扁平的一般水平业余球手(就叫菜鸟多简单);看看菜鸟以前发的的挥杆视频和照片,就会更清楚挥杆平面扁平的问题了。我们仔细观察职业高手的开球会发现:他们握杆时双手下移几英寸,放慢挥杆节奏感,身体充分转动到左肩关节指向球(见上图)。上图是不是似曾相似?是不是高手们上杆到顶点时正面图基本一致?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身体未能充分扭转,就会影响到上体与下体移动的时间差,从而损失了动作的连贯性和紧凑性。

 

                          《全篇完》

备注:20条永存的球技箴言 - 只是菜鸟学习高尔夫大师阿诺德·帕尔默的球技箴言的读书笔记和心得,更多大师的球技箴言,请登录:http://www.golfdigest.com/magazine/arnoldpalmer。由于本人球技水平有限,在诠释大师箴言的时候难免会存在理解的偏差和解释不准确、不透彻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本人深表感谢!更感谢各位博友的捧场!另外,菜鸟是标准的笨鸟,即使学习了大师和高手们的箴言,水平提高也有限,请不要让菜鸟被高手了,菜鸟水平很菜,学球两年多,至今未见过7,还请高手们不吝赐教。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