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曲线与CTP制版01〔转〕

标签:
教育 |
分类: 印刷基础知识 |
印刷曲线与CTP制版 01
转自
记得CTP制版技术在国内推广之初,当时有一个重要的宣传口号是“CTP制版技术能保证印版上的网点大小与电子文件上的网点值一致”。很多受尽传统菲林晒版之苦的印厂在这个说法的鼓动下购进了CTP设备以期解决印刷时阶调还原问题,机器回来后,使用仪器测得的CTP版上网点果然与电子文件中设定的网点值相当,所说果然不错!然而产品印刷出来后发现,调子变闷了,印品反而没有用PS版时有亮度,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这些都是七八年前的旧事,然而企业对印刷曲线应用不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想把这个话题再详细讨论一下。
多数情况下,我们感觉印品不够亮,并不是油墨本身的光泽度不好,而是印品反差不足、调子发闷造成的。我们看一个模拟的例子,如图一。
图一
图一的左侧是原图,右侧是在Photoshop中增加了高光与中间调网点值后的效果,当高光与中间调的网点值增大后,整个图变闷了,这与印刷网点超常扩大的情况类似。
我们通常说油墨的光泽,是指干燥后油墨膜表面镜面反射的能力,而印刷网点超常扩大造成印品不够亮的视觉感受与油墨本身的光泽度没有多少的关系,一些企业可能会寄希望选择更昂贵的高光泽油墨来解决这种“印品亮度不足”的问题,显然是花冤枉钱了。
下面我们来讨论CTP制版中印刷曲线的工作原理
一、最初的印刷曲线
最初印刷曲线是用来模拟菲林片晒版网点损失的。
举例来说,假设要印刷还原某个颜色,印刷到纸面上M 64%的网点呈现的颜色刚好与需要复制的颜色相同,这个颜色在文件中设定的网点值是M50%,输出到菲林片上也是50%的网点,菲林片通过晒版把网点转移到PS版表面,由于晒版的网点损失,PS版上实际的网点值是46%,印刷过程中,M油墨通过印刷压力依次转印到橡皮布表面与纸张表面,因为压力的作用网点在转移过程中扩大了18%,最终在纸面上呈现为64%的网点,与目标颜色相同,成功复制。如果我们采用CTP制版,电子文件50%网点到CTP版上也是50%,如果转印中50%的网点仍旧扩大18%,最后纸面网点为68%,比我们的目标颜色深了。
也许有些朋友会觉得这是一个自圆其说的逻辑,凭什么46%的网点就会扩大18%而到64%呢?而又凭什么50%的网点不会只扩大14%也刚好是64%呢?在我们实际的测试中,油墨密度达到标准后,50%的网点最常见的扩大结果是68%左右,也见到过一些设备50%的网点扩大后只有60%,最终印刷曲线还要把出版网点调大。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64%为什么是标准的问题,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CTP推广初期,通常用标准网点梯尺晒版,再测量印版上网点实际大小,与对应的电子文件网点值生成一条印刷曲线,如图二中红色曲线所示。
图二
CTP解释出版时,会把电子文件的网点值按印刷曲线解释生成实际网点,例如当电子文件中是50%的网点,CTP控制软件会根据印刷曲线解释成一个46%的网点出版,如图二蓝色线所示,从而使印刷到纸面的网点大小是正确的。
未完待续。由于本篇稿件较长,我们打算分四期发布,下一期讨论当前最普遍的印刷曲线生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