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注的标注要规范
(2009-03-16 15:20:33)
标签:
科技论文随文注参考文献教育 |
分类: 研究方法 |
-
夹注。夹注也称文中注、随文注,即在文稿中间,在引文的后面加上括号,括号中直接注明引文的作者、著作或文章的名称、出版处、页码等。这种方式优点是使读者一目了然。但夹注不宜过多;不然会影响读者顺利阅读和文稿的外观。
-
脚注。脚注也叫页末注、当页注,即将要注释的内容注在当页的下端(页脚)。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既检查方便,又易于阅读。文中用①、②、③等序号标出。加注时,要使用脚注线(页宽的1/3~1/4)将注释与正文隔开。用脚注标明引文序号时,要以页为单位。
- 尾注。又称文末注、篇尾注、集中注。即在全文末尾或者书的一节、一章甚至全书之后集中标明引文出处。这种注法的好处是引文集中在一处方便读者了解或检索相关文献资料;缺点是正文与注释前后翻阅,较为麻烦。使用这种注释也要在加注处的右上角标出注释符号。尾注与脚注不同的是它将全文的引文从前至后按顺序统一编号。
- 次序混乱
一般来讲,随文注的标注是顺序进行的,从1开始。 - 文不对题
如:“×××的生产有三种工艺[3] ”,结果参考文献3从头到尾就没有该工艺。有的杂志发表的论文也有这种情况 - 胡乱标注
如:“××公司×××完善了×××规范[21-23]”,结果参考文献[23]的日期比××公司的创建时间还早。 - 标题上标注随文注
如“3.1 ××××[3]”,标题是不应该标注随文注的。 -
不该标注的也标注
大家都知道的,已经非常普遍的内容就不要标随文注了,一般这种情况都是为了凑随文注的数量 -
引用的网络资源太多
网络资源在规范性、严谨性方面有先天性不足,应该尽可能少引用(不是完全不用) - 标注位置不同,含义也就不同
如“……证明,×××材料[1],有很长的寿命[2]”,参考文献1应该是材料的制备等方法的研究,参2应该是该材料使用寿命的研究。 -
>>>参考文献的写法
前一篇:印刷业“28字”方针第十年
后一篇:文献综述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