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尔(Brunner)测试条

标签:
布鲁纳尔brunner测试条印刷品质量教育 |
分类: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
// 摘自《分色制版新技术》
(1)布鲁纳尔第一代测试条
1968年,布鲁纳尔研制成功第一代测试条,该测试条以三段式为主,其中粗网点和细网点检测标在测试条中占最重要的地位。
三段式测试条总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由实地、50%粗网点和1%细网点(测微点)三段组成;另外一部分由半色调网点组成的三段,70%、50%、25/三色中性灰平衡段共六段组成,按四色逐以循环排列。测试条幅面为6mm×74mm。可供视觉鉴定或用密度计测量,求其网点扩大值。为了简便,一般均用三段实地、粗、细网测试条,如图2-5-4所示。

图2-5-4 布鲁纳尔第一代测试条
第1段是实地段、用以测定油墨的实地密度。
第2段是10线/cm的粗网点段,网点面积为50%,用以直接观察网点扩大变比。
第3段是细网点测徽段,在3mm×6mm面积上,用等宽十字线将细网面积一分为四,每1/4的面积网点形式完全相同(见图2-5-4)。它包括:
①细网点测微段,每1/4格的外角均由6线/mm的等宽折线组成。作为检查印刷时网点有无变形、重影的标记;
②细网点测微段,在靠近大十字线横线第一排有13个网点,最里边的一个网点是实点,依次的12个网点是空的,分别为0.5%、1%、2%、3%、4%、5%、6%、8%、10%、12%、15%、20%;而与第二排实点之间相夹有同样个数和“网点面积的实网点:第三排网点靠内侧的一个网点也是实点,但从第二个网点开始取出字标表示;同时也取同样面积和个数的阳十字标,夹在相对应的位置。
阴与阳网点和阴与阳十字标,其功能是判定印版的解像力和给定适当的曝光量。此外,还能鉴别网点转移的变化,不仅能测网点增减的数值,还能测出网点的变化方向。当网点横向扩大时,十字标的阳竖线变粗,阴竖线糊死;如果网点竖向扩大时,十字标的阳横线变粗,阴横线糊死。通过十字标的变化,可直接看出网点变化的方向和网点百分比。如10%阴十字标消失,12%的阴十字标还保留横线,但其竖线消失,15%阴十字标的竖线保留,则说明网点横向扩大了12%以内,竖向扩大了15%以内,如果两者相差过多,就要调整;
③网点侧微段,每1/4图像内侧中心有四个50%的方网点,这是用于控制晒版、打样或印刷时版面深浅变化。如50%点搭角大时,则图像深,网点扩大量大,如50%点四角脱开,则图像浅,网点缩小;
④网点测微段,沿大十字线的竖方向并列的两排网点面积是不同的,第一排从下向上逐渐扩大,直至第十三个网点为75%的面积;第二排从下向上逐渐缩小,第十三个网点面积为25%,与第一个对应的两个网点总面积为100%。其功能是观察不同网点面积距离和网点并连范围;
⑤网点测微段,在上下边线上,没有超精细测试标。分四段排列有不同宽度的阴线,分为4、5.5、6.5、8、11、16、20μm,用于测量印版解像力。
布鲁纳尔第一代测试条,其结构是以粗细50%网点相对比的原理,在粗、细网点总面积相等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线数比为1∶6,即一个细网点的周长,是50%粗网点的1/6,一排六个细网点的周长相加等于一个粗网点的圆周长度,六排细网点的总和,是粗网点的6倍,因而,网点扩大要大6倍。在相同条件下细网点扩大就多,其密度则高,因此,以粗网段为基准,取粗、细网两者密度之差,即可求出印刷网点的扩大值。
印刷网点扩大值=细网段密度-粗网段密度。
如测得50%粗网密度值为0.30,50%细网密度值为0.45,那么网点扩大值为:
0.45-0.30=0.15
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很适合现场管理。但布鲁纳尔网点扩大值的计算与按默里-戴维斯(MurrayDavies)的网点扩大计算方式相比,其值存在6%的误差。
在布鲁纳尔检测系统中,有一种自行设计的检测投影仪,可用于显微观测,该投影仪是通过光学系统将检测的放大图形投射到直径为12cm的毛玻璃板上,用视觉可鉴别效果,观测时将细网段的十字标与投影仪毛玻璃上的十字标板套合,该板面上有0.5%~20%的阴、阳小网点,以此作为网点扩大的精确标准,这些细点于是按照检标原来位置排列的,因此可直接并置观察,及时发现网点变化和细点丢失情况。
(2)布鲁纳尔第二代测试条布鲁纳尔系统于1973年研制成功了第二代测试条。该测试条是在第一代(三段)测试条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段75%的粗、细网段(即五段),并可和晒版细网点控制段、中性灰段、叠印段等相结合,构成多功能测试条,如图2-5-5所示。

图2-5-5 50%测微段放大示意图
该测试条的组成与计算如下:
①晒版细网点控制段:在5mm×6mm的面积内分为6格,格内以150线/in网点的0.5%、1%、2%、3%、4%、5%的细点平网依次排列。晒版时,可根据各单位标准,控制细网点再现的百分比,若晒版或印刷中出现误差,用放大镜观察该控制段即可辨明;
②灰色平衡观察段:在15mm×6mm的面积内,每色分三段排列,即Y、M、C各为150线/in的25%、50%、75%网点组成,用以鉴别打样和印刷品灰色平衡的复制效果,测试条在印刷时,从叼口至尾部的长条分段监测中,就可以发现有冷调蓝灰或暖调红灰的误差;
③叠印及色标检测段:在30mm×6mm的面积上分为六种色相,即Y、R、M、B、C、G每色均为实地密度或叠印色标,用以测定各色油墨的叠印百分比,另外,还可测定油墨的单色密度;
④黑色密度三色还原段:在16mm×6mm面积上分成三段,即Y、M、C实地叠印三色黑;Y、M、C、BK实地叠印四色黑;单色黑色实地。用以观察三原色合成黑还原色相和叠印密度;
⑤五段粗、细网点测试段:在25mm×6mm的面积上分为五段,即50%细网点(150线/in)测徽段;50%粗网点(30线/in)段;75%细网点(150线/in)段;75%粗网点(30线/in)段;实地段,主要功能与三段测试条近似;
⑥五段测试条75%网点扩大值的计算法:五段测试条比三段测试条多增加了75%的粗、细网段,其作用与50%的粗、细网段近似,因此,75%细网密度减去75%粗网密度后除以2,即可得到75%网点面积的扩大值。
若测得75%细网密度为0.88,75%粗网密度为0.7。
则75%网点扩大值为:(0.88~0.7)÷2=0.09。
根据布鲁纳尔的研究,50%网段的密度范围在0.3~0.5,就是细网和粗网扩大值的密度差;如果密度在0.15~0.25的范围(约20%网点面积),两者的密度差乘之就是扩大值;如果密度在0.6~0.9的范围(约75%网点面积),两者的密度差除2就是扩大值,布鲁纳尔的计算方法是以6线/毫米为基础的,因此单位长度内,不同的网线要进行换算。线数增加了,扩大值相应增加;线数减少了,扩大值相应减少。

图2-5-6 五段粗、细测试段
⑦根据FOGRA的提议,研究网点扩大量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下式计算相对反差K(也称印刷对比度);
K=1-DR/DV (2-2)
式中,DV为实地密度;DR为网点(一般是70%~80%的网点)密度。
K值在0~1之间。K值越大,说明网点密度与实地密度之比较小,网点扩大就小;相反,网点扩大就大。另外,K值也反映了人的视感对比度,亦即反应人眼看到色调的差别。K值大,反差大,层次就丰富,实际上K值既控制网点密度,又控制网点扩大,是数据化、规范化管理上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数据。
用密度计测量五段粗、细网点测试段的实地密度值和75%细网点的密度值,由上式即可求得K值。例如:若DV=1.40,DR=0.80,则K=0.428。
后一篇:密度计量学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