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性的灵光 ——《吉檀迦利》中神的意象分析

(2007-08-09 11:20:45)
标签:

人文/历史

 

          人性的灵光

              ——《吉檀迦利》中神的意象分析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具有世界影响的诗集,它处处充满着奇思妙想,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梵我合一”和 “神人之爱”的深邃的宗教意蕴。《吉檀迦利》运用丰富、灵动的艺术手法,显示神意就活生生地隐含在天地万象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终极神性的无限追慕,也留给了我们的最美的有关神的意象。

    《吉植逝利》作为一部献给神的歌集,在开篇便唱出了诗人作歌的缘由,即听从神的命令,以“永新的旋律”“优美的和声”唱出生命的献歌,从而实现自己与神合一的愿望。诗人一直在用歌寻找心目中的神。他把神的故事编成不朽的歌,从中倾吐出自己心中的秘密。他祈望自己的所有诗歌汇聚成一股洪流,注入静寂的大海,让自己的生命启程回到永恒的家中。

    《吉植逝利》具有四个主题的乐章围绕着梵我一如的主旋律表现出丰宫多彩、变化无穷的复杂思想感情。诗集给人的印象就像茫茫大野上盛开的奇葩,苍苍群山中清澈的泉流,炎热中吹来的阵阵凉风,秋夜明净天空中璀璨的星辰,使人得到无限的审美意象的存在。在第一乐章中,作者表达了对神的思念。诗人先写神就在普通劳动者中间,继而倾诉自己对神的渴慕与求索,表白自己愿惫抛弃一切世俗欲念,把爱无私地献给神,最后归结到让神唤醒自己的祖国,让她“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泰戈尔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在第二乐章中,他也写出了与神的会见。神接受了诗人的祈求,赐予他新的力,于是“新的旋律从心底涌起”。诗人以更加炽烈的感情呼唤着神的降临,想象若神到来时的情景。结果,神来到诗人心中,来到诗人茅舍门前。神的爱与诗人的爱融会在一起,人与神图满地合为一体。在第三乐章中,作者便道出了是欢乐颂。诗人先纵情歌唱神带给世界无限的欢乐和光明,接粉凄然低吟人与神分离的痛苦。神创造人之后,两者自然分离。然而,正是神的这种“自我分离”,才显出神存在的意义,并让人看到神的面貌。只有在人留下生命的果实返回神的殿堂之后,这种分离的痛苦才会结束。于是在第四乐章中,作者表达的主题便是死亡颂。诗人操若“生命之琴”,弹着“永恒的音符”,渴望着“死于不死之中”,亦即获得新的、永恒的生命,真正达到与神合一的境界。

       从诗歌的内容看,《吉檀迦利》大部分为颂神诗,“知道你就是点亮了我心里的理智之灯的真理,我一定努力把一切虚伪从我的思想里永远排除出去。”类似美妙的句子俯拾即是。作者也抒写出了自己对神的赞颂,对神到来的渴望,与神失之交臂的失望,以及与神合一的狂欢,寄予了对无限世界的向往和沉思。从诗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热血在沸腾,生命就如喷发而出的烈焰,在激情燃烧,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读者走进诗人构筑的激情与爱的世界里。

    然而《吉植逝利》中神的意象到底包含着怎样深邃的意义呢?在书中,诗人将深奥抽象的印度宗教哲学观念融化在印度人民容闻乐见的诗歌形式之中,带有神秘主义和泛神论的色彩,又闪射出唯物主义或辩证法的光芒。 “吉檀迦利”的意思是奉献,其中的诗是献给诗人心目中的神灵的。在诗人笔下,这一位神有着种种名称和身份。诗人时而称他为’‘主人”,时而称他为“朋友”,时而称他为“父亲”,时而又称他为“国王”,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直接称他为“神”,这就给我们一种类似于泛神论的思想。《吉檀迦利》所表现的,也正是诗人对于神的境界的追求以及达到神的境界的欢悦。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诗集乃是诗人宗教观点的艺术体现。我们读泰戈尔的《吉檀迩利》,在一开始就不能不为其如慕如诉的情致和高飞远引的神韵所震动,而后每读一遍,对其深邃而神圣的意蕴都会有常新的感受。在《吉檀迦利》中充满了诸如 “主人”、“圣母”、“上帝”“脚凳”、“ 座位”、“杯”、“ 长袍”、 “ 父”、“情人” 等诸多有关神的意象的词语。正是这些词语构成了一连串的蕴涵着印度宗教、哲学思想的句子,从而也使这些诗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光圈。诗人在书中曾写道:“人们从诗人的字句里,选取自己心爱的意义:但是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指向着你。”在《吉檀迦利》中,这个生命之神,泰戈尔常用“你”来指称。从这“神的献歌”、“生命的献歌”中,我们可以感到诗人所歌颂的“你”无处不在。这个“你”在万物之上,又在万物之中,它是丰富多彩的,是具体可感的,又是超自然的;它是自然界中最平凡的物体,又是生命中最本质的真理,是最上的人格,也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实实在在的寄托。在一切生命之中,在人类的社会之中。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诗人。

在《吉檀迦利》中,诗人表示“我这一生永远以诗歌来寻求你”,这也正是诗人的宗教。这个“你”也可以说是《吉檀迦利》的诗句的最终意义的指向。诗人通过对“你”的虔诚与咏赞,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无限激情与爱。这位被泰戈尔热情歌颂的神,敬仰的神,苦苦寻求的神,非一般意义上的“你”。他是“主人”,是“万王之王”,是“朋友”,是“兄弟”,又是“情人”。如果没有这个“你”,那么这个“我”的生命便没有了意义,人生的追求便没有了方向,心灵便没有了归宿。这个“神”,这个“你”是永恒无限的,但又存在于无数的有限的物质世界中。

泰戈尔在《吉檀迦利》中表现出了深邃的思想和温暖的情感,是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和终极关怀。正如诗人所言:“我的骄傲,是因为时代的脉搏,此刻在我的血液中跳动。”因此《吉檀迩利》绝非超尘脱俗的宗教烦神之作,其中的神并不单指基督教的上帝。它的主旋律反映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它的内容与现实是紧密结合,整篇洋溢着浓烈的尘土风俗,显示了诗人对人类理想的艰辛探索,奋力追求和幻想实现的过程。万有同源,皆出于梵。根据泰戈尔在“有限”中证悟“无限”的欢乐的宗教哲学思想,我们可以知道 “梵我一如”正是诗人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而神也正是印度哲学中玄而又玄的“梵”这一抽象概念演化而来的一个具有人格的宗教神。

    《吉檀迦利》中的神的意象美需要我们用心灵去阅读,闪着人性的灵光,是对自由与崇高的呼唤,是对生命永恒激情与爱的追求。

 (萧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