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顶越王峥

(2008-05-03 17:08:10)
标签:

登山/景色/

休闲

分类: 游记;见闻

            登顶越王峥

            登顶越王峥

            登顶越王峥

            登顶越王峥

            登顶越王峥

            登顶越王峥

            登顶越王峥

 

    登顶越王峥


   “五.一”出差在外面。“五.二”家族里举行了一个集体活动:登山、吃农家菜。家族三代一十八口,五辆小车,浩浩荡荡,直达位于夏履镇的“越王峥”山脚下。


    夏履镇位于古城西北部,“九山一田”的地理环境,曾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 500 佳”称号。2004 年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传说大禹治水在此留下了靴子,夏履因此得名。


    越王峥位于夏履镇北坞村(现改名越王峥村)内,海拔 354 米,距离市区约30公里。“峥”是山势高峻之意。越王峥是绍兴第二批县级风景名胜区,越王勾践兵败亡国后曾于山顶厉兵秣马,故又称“栖山”,俗称“越王寨”。


    车子刚停放妥当,一转眼,第三代的一女三男便不见了踪影。毕竟小孩,聚在一起兴奋得不行,直向山道而上。我们收拾好东西也顺石阶缓步向上登去。


    眼前一片葱笼的山色,阳光显得富于色彩。寂静的山谷里听潺潺小溪在鸟鸣声中欢快流淌,修剪整齐的茶树蓬透着深绿色的油光。青竹滴翠,万木铺黛,山道蜿蜒,枝叶连绵,石阶被两边的树丛夹在中间象起伏的走廊,曲曲弯弯通向山顶。修好的石阶方便了游人们的观光,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爬山了,但要登上这座山也蛮需要一点毅力的。


    行至四分之一的路程,只见此前早已上山的那几个80后、90后正往下转来,一问缘由,说是“临时开会”决定不再上去了:“山太高了、天太热了、脚太累了”,任凭几个父母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两男一女连头也不回,义无反顾、绝尘而去。好不容易“骗”下了最小的那个小妹的儿子,和我们几个继续往上行走。看着这帮养尊处优的“兔崽子”,无奈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啊!而此时“借梯下楼”的还有老树家的那位“内助”,没预先知道要登山,穿了双高跟鞋莲步轻摆,实在别扭,早生退却之意,正被老树赶着往上走,见女儿当逃兵便趁势跟着掉头撤退,连声招呼都不打,飘飘然“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丝云彩”。


    平时忙于工作久未运动,上这样的高度扎实得付出点体力,一边还得帮小妹背着包拿着水拉着手牵着往上走,但靠着年轻时打下的身体基础还不怎么觉得很累。看平时总在锻炼但脚有点小伤的二妹夫已被身上的汗水湿透了衣服,坐在路边的石凳上喝水休息。同样汗流满面的小妹忍不住向往下走的游人打听上顶的路程,被告知还有三分之二的路要征服。我告诉她最好不要问别人结果而打击自己的信心,别人能到达的目的应该相信自己同样可以。


    一个小时后,山顶被踏在了脚下,坚持后的喜悦油然而生。当老树从山顶的庙堂里遛达一圈出来后竟发现七十多岁的叔父也站在了面前,还居然比二妹夫早到山顶,实在佩服。十八个人的队伍中有六条“好汉”傲立山顶,三代人中都有“杰出”的代表当然还有妇女代表沿着大禹的足迹征服了越王峥,聚天地之灵气、吸山水之精华、缅先辈之壮举,岂不快哉?


    眺望远处,山色青青,想到当年的一代枭雄越王勾践是否也是这样地举目远望?当然,想的事情跟老树绝不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主人不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