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2019-01-18 11:55:51)
标签:

旅游

诗词曲赋

文化

莲翁、诗词、

分类: 小说、游记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磴口县境内的巴音乌拉嘎查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
                                                        (六)
                                                《鸡鹿塞遇险》

       我们离开包头,下一站要去往磴口县的巴彦高勒镇。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我曾经在那里的旧地村住过三年多。中途要路过临河(巴彦淖尔市)。从临河到巴彦高勒走京藏高速公路仅仅65公里。然而在临河的西北方有着古长城的遗迹“鸡鹿塞”和闻名于世的“人根峰”景区。我们决定绕行390多公里驾车前往。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经由甘露寺、鸡鹿塞、人根峰的路线图

出巴彦淖尔市区往东北方向沿着X704县道行驶,大约40多公里,到达了临河区新华镇的慈云寺。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慈云寺的石雕牌楼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慈云寺创建于1938年,最初是一位姓张的大善人变卖家财建起的两间土坯房。张善人曾预言:寺院建成后将得逢大德高僧,当时为汉传佛教寺院。1945年又增健了大雄宝殿等三座佛殿。
翁有感于张善人的向佛之心,写小诗一首为纪:

《草芥闲吟》

七        

《张善人初建慈云寺有感》

资材小有不堪夸,建庙行香岂惜家。

罄尽私囊犹怅怅,无缘剃度服袈裟。        

     —— 莲翁  ——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慈云寺的佛殿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慈云寺內精美的壁画

  1982年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广大信众的大力支持下,由妙金老和尚在原址上建起一座430平米的观音殿和一座88平米的山门。2001年应广大汉地信众虔诚祈请,玖美俄萨活佛远从藏地来坐床慈云寺。市区宗教部门和新华镇政府,对寺院建设给予极大的政策支持。短短几年,一座显密双修,汉藏结合的佛教道场已初具规模,成为了内蒙古西部地区佛教道场和巴彦淖尔市人文风情的一颗璀璨明珠和亮丽的风景。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老喇嘛放好自己的佛珠和转经轮准备磕长头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多么虔诚的老人啊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祈求佛祖大慈大悲普渡众生。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甘露寺当地人俗称常素庙

离开慈云寺继续前行大约9公里便到了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当地寂成和尚(俗名裴金维)创建。 一九二九年春,寂成和尚遵从师父教诲,立志返乡建寺安僧弘扬佛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徒步跋涉,风餐露宿,终于来到哈达淖尔村附近。他坐在胡杨树下休息,忽听得东北方向传来野兔的惨叫声,走近一看,见一条白蛇将一只野兔紧紧缠住。传说“蛇盘兔、必定富”是吉祥之地。他当即以芨芨草打结作记,次日在此搭茅蓬三间,供奉观音菩萨像,取名观音茅蓬。因僧人常年吃素,故此当地人俗称为“常素庙”一直延续至今。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刘炳森为甘露寺题写的匾额。



更名:

1934年夏,这一带赤日炎炎久旱成灾。 李双佳、 周二麻等一众村民信徒恳求寂成法师为之祈雨。 法师端坐法台诵经三日, 菩萨显灵, 普降甘霖, 百姓感恩戴德, 盛赞常素庙为“甘露寺” 。 甘露寺之名从此叫响, 并被正式命名。 甘露寺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净土宗道场。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甘露寺内的廊庑和正殿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甘露寺的大雄宝殿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离开甘露寺向西北方向走X717县道。然后上S312省道经由乌拉特后旗到达磴口县境内的巴音乌拉嘎查(嘎查:蒙语村庄的意思)。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磴口县境内的巴音乌拉嘎查


从巴音乌拉嘎查右转驶离S312省道穿过村庄去往鸡鹿塞古长城遗址。鸡鹿塞,位于内蒙古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西北方向的狼山西南段的哈隆格乃峡谷的南口。是汉代通往塞北大漠的隘口和门户。

汉武帝元狩年间,大将霍去病北征出击匈奴,出鸡鹿塞直达居延海,取得了军事上的很大胜利。

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入朝,元帝以王昭君赐与单于。“昭君出塞”,就是从鸡鹿塞经由哈隆格乃峡谷,前往漠北匈奴属地的。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通往鸡鹿塞的野道

我从后备箱里取出“千斤”,准备把车子顶起来,可是“前桥”与地面没有一点空隙,无法安放“千斤”操作,车门下的底梁处虽有空隙却不敢贸然去顶,这样做不仅车子顶不起来还会把车门部位损坏。我琢磨了一阵,决定把“千斤”放在右前轮的外侧,让轮胎的螺栓受力从而把车子顶起来。我找了几块扁平的卵石垫在了“千斤”下面开始作业。虽然“千斤”的伸缩杆在不断的伸出,可是“千斤”下面的卵石在不断的下陷。汽车却纹丝不动。

我累得满头大汗坐在那里休息了片刻。我从后备箱里取出备用塑料水桶和军锹,从溪流中灌满了水,浇在“千斤”下面的沙地上,用石头砸实,铺上一层卵石用小铁锹挖了几锹沙土覆盖在上面,再浇上水砸实,这种方法叫做“水撼砂”。水撼砂”是将砂石堆积在一起,注水后砾石与砂之间的间隙减小,摩擦阻力也会增大,再使用石块用力振捣使得砂子与砾石之间更加密实。这个方法果然见效。再使用“千斤”起压时,“千斤顶” 没有下沉多少,轮胎渐渐地升高。我捡来一些扁平的卵石垫在了轮胎下面塞实,轮胎的前后用砂石垫平再浇上水砸实,松开了“千斤”,车轮没有下沉,车底盘脱离了地面两三公分。我起身围着车子前后看了一遍,把碍事的卵石清理干净,确认没有任何障碍物了。我上车发动机器,挂上倒挡松开手刹,使劲一轰油门,车子猛然向后窜出去将近一米,四个轮胎落在了坚实的沙地上。我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暂时脱离了困境。我把工具收拾好,决定原路返回不再去“瞻仰鸡鹿塞”了。

由于路面狭窄,车辆无法调头我只好“倒行逆施”慢慢的倒车,倒行了将近二百米,我从后视镜里看到了一处较宽的路面,我下车看了一下,右侧是凸凹不平的砂石地,左侧是比较平的卵石河滩,还流淌着清清的泉水。我知道只能往左打轮,借助卵石河滩倒车调头,它不会下陷,这同样也是“水撼砂”的道理。我前进、倒退反复了好几次终于调正了车头。我高兴极了,点燃了一颗香烟,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沿着崎岖不平的河滩沙地回到了S312省道。这时我突然想起忘记了一件大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刚才我只顾了忙活,却忘记了用相机拍下令人尴尬“车陷沙坑”的影像。

再见了,凸凹不平的河床! 再见了,未曾谋面的鸡鹿塞!虽然我没亲眼目睹大漠古长城遗迹的尊容,但是这次经历更是我难以忘怀。

写下一首小诗为纪:

《草芥闲吟》 

《鸡鹿塞遇险》

痴心欲览古长城,岂顾坑洼路不平。

    秀澈山溪车侧过,嶙峋峭壁眼前横。

          底敲石鼓心神颤,轮陷砂窝胆魄惊。

          莫道无缘鸡鹿塞,他年待我再成行。

                         —— 莲翁 ——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著名篆刻家牛泽甫先生的篆刻作品:鸡鹿塞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著名篆刻家牛泽甫先生的篆刻作品:鸡鹿塞的边款

为了弥补未能未能拍照到长城隘口鸡鹿塞的遗憾,我将这两方有关鸡鹿塞的“印蜕”贴在了文章里。这两方印章是我的恩师,中国现代著名的篆刻家牛泽甫先生的作品。牛泽甫先生在中国篆刻艺术传统文化上有着重要影响。这方印章是他的专著《长城印话》(可在网上搜索)中上千枚长城关口的印章之一。牛老师将万里长城上的一千多座关隘塞口以印章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在专业艺术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先生在《长城印话》的序言中说:“牛泽甫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篆刻家,曾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他还说:“《长城印话》彰显出強烈的时代感和民族自豪感。此书是一部爱国主义教材”。 鸡鹿塞同样也是中国长城文化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待续)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莲翁篆刻:昭君出塞


                                                                《新疆万里自驾游的点滴感受》(六)《鸡鹿塞遇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