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入云的龙泉寺
丹墀一百零八级
居高临下看照壁
照壁上细腻的石雕
山门前的石雕牌坊
石牌坊的飞檐、走兽、惊鸟(风铃)
石牌坊两侧的经幢
龙泉宝刹
正道东西安瑞兽
七律
《五台山龙泉寺》
千年古刹颂莲邦,百步墀高享殿庞。
正道东西安瑞兽,空门左右矗经幢。
牌楼细刻孤无比,照壁精雕寡少双。
隐隐清音闻漱玉,甘泉下注九龙缸。
小注:
1、莲邦
—— 佛教中“极乐世界”的别名。根据佛经记载,世
界的众生都是以蓮花的方式誕生,故称为“蓮邦”。清·
龚自 珍《能
令公少年行》:“莲邦纵使缘未通,他生且生兜率宫 。”
2、享殿
—— 供奉神佛、祖宗、的高大殿堂或是祭殿。清·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从新修造享殿碑亭,门墻桥道,与十二陵一般规模。”
3、 正道
—— 正道,要道也指主干道。宋·苏洵《权书上·
攻守》:
“……所谓正道者,若秦之函谷、蜀之剑阁是也。” 佛教认为“正道”
是光明之道。诗中是指门前的大道。
4、空门 —— 泛指佛法。大乘以观空为入门,故称。也指佛寺。
诗中借意指寺庙的山门。联曰:“净土何须扫,空门不用关。”明· 华
察《游善卷碧仙岩》诗:“落日下空门,斋钟出林莽。”
5、经幢 —— 经幢(jīng
chuáng),刻有佛名或佛教密宗
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佛經的石柱。為圓形、六角形或八角形。
用以制伏群魔或宣导众生。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
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 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
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
持经久不毁, 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
经》,因此称为“经幢”。经幢一般安置在寺院等地。
龙泉寺位于五台山九龙岗的山腰,故又俗名九龙岗。龙泉寺原为杨
家将家庙。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泉水。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
味道甘爽。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近
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
名为龙泉。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
龙泉寺始建于宋代,民国初期重建,现存影壁,台级,牌坊和三座
院落。影壁中间镶嵌有一石刻,文殊骑狮居中,人物花卉满布四周,构
图严谨,神情逼真。 向北登108级台阶即达山门,门前汉白玉石狮一对,
勾栏小拱桥一座,石牌坊一座,石刻经幢高耸于两侧,雕工均佳。其中
石牌坊最引人神往,从基石, 抱柱,斜戗,额枋,斗拱到瓦顶,脊兽,
无一不是精雕细刻。牌坊上刻有89条蛟龙,鳞爪俱现,神态逼真。
距龙泉寺西北里许的山坡, 有一座杨继业的瘗骨塔,六角、三级,
高约10米。传说杨继业死后,五郎将其尸骨葬此,并建塔纪念。宋太宗
后来追封杨继业为杨令公,故后人称此塔为令公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