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望气氛明显,明日应小幅回升(内咐未120日均量线还有重要的12天变化影响)

(2008-03-26 18:35:14)
标签:

股票

证券

理财

操盘

新低

反弹

基金

创投

年线

奥运

金股

救市

年报

热点

杂谈

曾经有一种论调,说买股票风险大,如果把资金交给基金打理,让专家理财,即可获得超额收益,轻松赚钱;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二级市场风险大,有闲钱或大资金的只打一级市场的新股,即可获得稳定收益,即使不中签,也不会亏损。周三,早间网络上“民生银行QDII巨亏50%,被迫清盘”的消息首先粉碎了基金理财无风险的论调。而至收盘中国太保跌破30元发行价以27.98元收盘,也随之否定了打新股无风险的说法。
去年12月获得3 亿股中国太保网下配售的442家机构,做梦也没想到会出现周三的尴尬局面,这样意外的倒霉事却让他们给碰上了。中国太保去年12月25日以51元的高价开盘,经历一波跳水行情后股价一直在33--40元之间振荡,周三该股在市场的各种猜测之中选择低开低走,以巨量成交的大阴线收盘。从成交1.22亿股的量能来看,周三该股部分网下配售股已经出逃,而后市出逃的配售股仍然较多,继续下跌仍有可能。
投资“太保”并不保险的事实告诉我们,股市的风险是绝对的,获利只存在可能性。一些所谓的稳健型的投资者尤其要记住这句话。有时候所谓“稳健”的地方恰恰是风险最大的所在地。
周三沪指受五天线压制再度下行,主要是中国石油继续砸盘并创出新低,以及中国太保解禁股急于出局大幅下跌制造恐慌导致大盘弱势加剧;同时基金公司一季度普遍严重亏损使场外资金不敢介入,市场人气极度低迷;再就是近期强势板块如节能环保、奥运、3G、创投、新能源、农业类板块集体调整。虽然金融、煤炭、有色金属有所反弹,但弱势特征是主要的。后市可参考深成指5天线的支撑,以此决定大盘的短线涨跌。如果深成指重回5天线之下则大盘将重归跌势并再创新低,否则仍有可能延续反弹行情。
明后两日如果没预计错的话还会继续保持缩量,市场观望气氛更为明显。明日股指应该会有个小幅下探过程,股指下探后盘中会出现小幅度的回升,全日保持震荡。
120日均量线还有重要的12天变化影响
谈谈120日均量线的影响变化,谈到长线保护短线的重要性,到今天为止,未来还有12个交易日是扣减往高走的大成交量,即进入区域较大量潮的扣减,这个部份影响很大,请大家务必注意。

从量潮变化的阶段模式推理分析,这个阶段不是上涨中最大成交量部份,但确是第二个阶段量,指数进入高档与量背离的重要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的量压虽不大,但是产生的破坏性是最大,尤其在下跌时,量不大价格大跌,因此还是有量压的存在,如何避开量压也是操作的重点。

更重要的是,价格的破坏因素大于量,经过了半年时间的循环运行,如今又进入高阶段的变数,这是市场的模型,也许我们这样分析你无法体会,举个例子也许你就会了解。

请看看这个新闻:“民生踩中地雷,港基直通车亏损50%被迫清盘”(腾讯网08年3月25日15:29新闻),再看这个:“基金净值下跌是否就该赎回?”(2008年03月24日14:21 上海证券报),还有这个:“净值缩水赎回潮涌 袖珍基金潜藏清盘之危”,这些状况的发生不是现在才开始,半年前的市场过热发行QDII,短短半年时间产生了后来的市场变数。

我要提醒你的是,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怕了吗?是“前怕”还是“后怕”?前怕是因,后怕是果,这个因果不是现在种的,市场在半年前已经开始了,但是为什么是半年,应该去理解的是我为什么用120日均量线半年的量潮关系推理。

未来12个交易日,估计这样类似的消息会很多,对市场信心会进一步测试;未来12个交易日会冲击市场的信心,估计市场信心会被再度击垮,多少人会因此担心,所以选择放弃,选择离开股市;未来12个交易日对心理的冲击非常大,冲击你持股的信心;未来12个交易日你会看到市场出现不断的利空消息,一会这个不好,一会那个不好。

不能忽略季报就要出来,第一季度的暴风雪影响,物价高涨、通货膨胀、收入减少、钱不好赚等等看来极度不好的消息都会在季报与年报的出现而产生。

时间的关系估计在4月11日到24日之间,估计所有不好的消息都会在这些时候爆发,你一定要关注这个重要的期间,希望你可以安然度过,只要挺过那个阶段,你会成为市场最“健壮”的投资人。

麦氏理论量潮移动关系可以点出时间的状况模式,你务必要多多体会“麦氏理论”的妙用、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