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写”与小学生养成教育整合的研究 立项申请书
(2012-03-17 16:10:41)
肥西县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立项申请书
学科分类
|
综
合
|
课题名称
|
“经典诵读·写”与小学生养成教育整合的研究
|
申 请 人
张
宁
|
(课题负责
人签名)
|
张 大 海
|
申请日期
|
2010
|
年
|
11
|
月
|
肥西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办公室制
课
题
论
证
|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中国目前的发展给当代少年儿童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时,又让他们寄生一种以我为中心,利益为重,索取享受,荣誉至上,不善回报等不良习惯,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传统美德缺失。然而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积累,是文明礼仪大国,其古典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做人哲理。为此,在近几年中,结合中华经典文化,在校园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很多,研究成果丰富。应用前人的修养积淀,来引导、教育现在的少年儿童,在他们享受这些优秀文化的同时,也接受熏陶,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水平。结合本校学生人数多,办学规模大,地处县城中心位置,学校提高学生养成教育水平,通过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加大素质教育力度,不仅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益,对学校教学水平、教育环境的改善有益,也是为其他学校建设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添一份有效的方法与措施。
|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
结合创建特色学校活动中的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写”活动,选摘优秀经典诗文,开展固定的诵读·写活动时间,提倡创新的活动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比赛、展示平台,进行交流,互相促进;让学生在适当的校内、校外活动中,展示此项活动对提高养成教育所带来的成效。
(一)
研究、开展有效的中华“经典诵读·写”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熏陶,从内在引领学生感知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自己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学习、生活环境水平的需要,会给我们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
研究、开展有效的中华“经典诵读·写”活动形式,让整合效果得到最佳。
(三)
研究、创造有效的中华“经典诵读·写”活动氛围,让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把感知与行动结合起来,得到整合研究的最佳效果。
课题研究重点
通过对学校在校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公德美德等方面调查与研究,研究选择“经典诵读·写”内容与开展的活动形式,通过组织实施、指导示范、检查评比、讨论研究,提升学校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成效。
课题研究难点
通过“经典诵读·写”中文化内涵的影响与学生活动行为态度这两方面的结合研究,探讨对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方法和效果。
课
题
论
证
|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有关诵读经典与学校教育、语文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的研究有不少,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如石家庄市的“把经典名篇引入课堂研究”,山东省的“小学语文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重庆市的“诵读传统经典,促进小学生品德养成研究”,乳山市的“开展经典诵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这些研究虽包含有对学生思想、情操、人格等方面的研究,但就提高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水平而言是不够的,而把“诵读经典·写”和“学生养成教育”结合起来的研究更少。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课题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开展“‘诵读经典·写’和小学生养成教育整合”进行实验研究,来探索出强化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
1、人员结构: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课题主持人张大海同志从事教学与教研工作已有多年,有丰富的经验。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张宁是中心校校长,有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副组长金菊、孙世斌是中心校副校长,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经验与成果,李学稳是教导处主任,任教美术课,解正平是学校教工会部长、班主任,任教语文课,同时在文字书写上有很强的造诣;课题组主要成员汪奇任教英语课,徐俊杰、周永梅任教音乐课,彭晓芬、孙继菊、叶静任教语文课,束柬东、葛军、裴珍任教数学课,这些同志均具有大学专、本科学历,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多年,是各学科的领头人,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和积极向上的求学精神;课题组其他人员均是学校各年级各班的班主任、任课教师,长期在小学教学一线工作,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队伍。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2、在确立本课题之前,我们翻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对学校现状、对学生与学生家长、社会相关单位作了调查,通过分析,了解到当前学校小学生日常行为的现状,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堪忧。呼吁加强对小学生开展养成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不仅学知识,更要学做人。开展“诵读经典·写”和“小学生养成教育整合的研究”是必要的和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研究手段:采用多种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4、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领导支持: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曾专门召开会议,鼓励课题组开展工作。资料与设备保障: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订购了相关的经典诵读·写教材,安排了固定的读、写时间与检查评比人员,制定了活动计划并纳入学校工作安排中。经费保障:学校充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经费。时间保障:学校确保所有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与实施的时间。
课 题 组 分 工 情 况
|
张
宁:中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学校管理经验丰富,有多篇管理、教育论文发表。负责监督、管理、立项、申报研究过程并监控指导。
金
菊:中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参加过多项课题项目的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负责监督、管理、立项、申报研究过程并监控指导。
孙世斌:小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参加过多项课题项目的研究,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负责监督、管理、立项、申报研究过程、监控指导与写结题报告。
李学稳:小学高级教师,负责拟订实施方案、写结题报告、定期上交汇报材料。
张大海:小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参加过多项课题项目的研究,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负责管理、立项、申报研究过程。拟订实施方案、写结题报告、定期上交汇报材料。
徐俊杰、周永梅:小学一级教师,负责活动组织、实施与调查、总结等。
汪
奇、解正平:小学高级教师,负责经典内容审查、活动评比、调查总结等。
|
预期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论文,调查总结,活动、研究记录,师生习作,活动视频,校园文化图片、宣传报道等。)
|
主要阶段性研究成果
|
序号
|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
阶段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1
|
2010年9月-2011年 1月
|
成立课题组,讨论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进行申报立项。
|
1、 研究背景调查报告
2、 研究内容报告
3、 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
4、 申报课题
|
张 宁
金 菊
孙世斌
张大海
|
2
|
2011年2月-7月
|
阶段实施计划与方案,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研究论文等。
|
1、
阶段实施计划与方案
2、 研究论文
3、 阶段总结
|
金 菊
李学稳
张大海
解正平
|
3
|
2011年8月-2012年1月
|
阶段实施计划与方案,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研究论文等。
|
1、阶段实施计划与方案
2、研究论文
3、阶段总结
|
孙世斌
张大海
徐俊杰
解正平
|
4
|
2012年2月-7月
|
阶段实施计划与方案,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研究论文等。
|
1、阶段实施计划与方案
2、研究论文
3、阶段总结
|
李学稳
张大海
汪 奇
周永梅
|
5
|
2012年8月-2012年12月
|
研究资料整理收集,形成研究结果,申请结题。
|
1、 研究资料汇总
2、 结题报告
|
孙世斌
张大海
|
最终研究成果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终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1
|
2012.12
|
学生行为规范调查报告
|
调查表与报告
|
孙世斌
张大海
|
2
|
2012.12
|
经典诵读·写活动内容与形式
|
计划、实施方案与过程记录
|
孙世斌
张大海
|
3
|
2012.12
|
经典诵读·写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整合
|
论文10篇左右
|
课题组
成 员
|
4
|
2012.12
|
“经典诵读·写”与小学生养成教育整合的研究
|
结题报告
|
孙世斌
张大海
|
|
|
|
|
|
5
|
|
|
|
|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