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教室的区别(美国印象)

标签:
大学中国美国苏牧 |
分类: 观察生活课,读书 |
中国大学的教室里,气氛往往是安静、凝重、严肃的。教授不会手舞足蹈,教授要有教授的样子。
二、美国大学的教室内,教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授上课不点名。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不起立。学生有事情(或者学生不喜欢听了),学生可以离开教室。而且,教授上课,教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是讨论式的。说到根本:教授并不觉得自己比学生牛逼多少。
中国大学教室里,教授往往是居高临下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起立。上课时学生不许离开教室。教授上课时会点名,学生上课不许迟到。
三、美国大学的教室内,无论教授讲课还是学生发言,均是无拘无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这一点,美国教授和学生并未意识到)。
中国大学的教室内,无论教授讲课还是学生发言(……省略五百字)
四、美国大学的教室内,教授对学生主要是表扬。一旦学生灵光闪现,教授就会表扬,大肆表扬。教授不仅鼓掌,甚至吹口哨。于是,教室便会响声震天、一片欢腾。
中国大学教室里,教授对学生往往批评教育为主。教授往往明察秋毫地捕捉到学生的缺点、不足,或当头棒喝、或苦口婆心、循循善诱。
五、美国大学的教室内,无论教授讲课还是学生发言,没有所谓的“正确”和“错误”。重要的是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你自己的观点。
中国大学的教室内,无论教授讲课还是学生发言,最后一定要归纳到“正确”和“错误”。
六、美国大学的教室内,教授对学生所作的最重要的事情是:
教授不是“立”,而是“破”。教授不是帮助学生建立体系、框架、结构。教授努力打破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和将要形成的系统、体系。教授甚至不希望学生接受教授的体系(教授的体系只是属于教授自己)。教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体系。
一个斯坦福教授讲到他的名字。他说:他反感他最初的名字。名字是每个人的标志。可是,名字是父母给的,是父母喜欢的,并没有征求自己的意见。所以,每个人长大后要改自己的名字,改一个自己喜欢、真正属于自己、能够代表自己的名字。
在斯坦福的教室里,我看到无数用左手写字的左撇子,人数大约二分之一。我想:要是在中国,左撇子早被爹妈、老师、长辈“修理”成右撇子了!我又想:爱因斯坦如果不是个左撇子,他能发明改变世界的伟大的相对论吗?!
……
看到这里,中国的同学们可能要高兴了。
其实,在美国的大学里做学生更难。这需要学生的悟性,需要学生的“智慧”(不是“聪明”)。需要你能够为自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否则,你就什么也不是!
……
这就是偌大中华,13亿人口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斯坦福大学,一个学校4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吧。
我也是一个教师,而且今天还未老,还可以在讲台上混几年。
苏,你咋办?!
“知错就改,就是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