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金字奖”颁奖典礼和获奖名单
(2010-06-24 00:26:31)
标签:
“金字奖”颁奖典礼获奖名单 |
分类: 考试参考,苏牧讲座通知 |
金字奖设有两个竞赛单元,一是剧本单元,二是短片单元。剧本单元的征集面向全院,在校生以及毕业两年以内的往届生均可报名参评,作品应为标准时间长度的原创电影剧本(不接受改编剧本);影片征集则是面向文学系、继教学院在校生以及毕业两年以内的往届生,参评作品应为在校学习期间完成,并在作品中担任导演,时间长度30分钟之内。金字奖到了第7年,作为一个小结,一个回顾,本届特别设立了新锐导演展映单元,邀请从金字奖走向国际电影节的导演回校放映自己拍摄的影片。陈涛《长安外》,黄骥《橘子皮的温度》,彭韬《血蝉》,影片放映结束后,三位导演和他们曾经的带班老师苏牧,张献民,杜庆春与观众一起做了深切的交流,反响热烈。 评委会主席苏牧老师致开幕辞,感谢到场的领导和嘉宾,感谢评委和工作人员为本届金字奖付出的努力。我们的初审评委是:丁牧,杜庆春,梅峰,戴德刚,孟中,刘伽茵,张民,何亮,洪帆。终审评委:苏牧,倪学礼,张民,洪帆,孟中。经过紧张的评审和筛选后,第七届金字奖参赛的剧本是99部,短片是41部,初审入围的短片10部,剧本18部。 文学系系主任黄丹老师致辞道:7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帮助以及协办单位CCTV6电影频道和学院继教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金字奖所搭建起的平台已经为同学埋头创作的激情找到了连接产业的渠道,使得那些书写成的文字变影像,为那些被登上银幕的作品创造更多的机会与观众。金字奖作品的征集范围也从首届针对文学系在读学生作品,到目前面向全院。从第六届起对于毕业两年之内的往届生也展开征集,扩大了征集的范围,给予更多有志之士有机会参与到这种优良的竞争中来。本届金字奖还特别设有观众参与投票的“最受观众欢迎短片”奖,加强了观众与作品的互动。金字奖在寻求发展和创新的同时,始终秉持学院教育与电影产业密切链接的宗旨,以奖促教,激励学生的创作激情,坚持把艺术性,创造力和人文关怀作为考量的标准,依托电影学院良好的艺术氛围,鼓励学生进行高水准的创作实践,指导学生面向市场进行剧本创作,与产业接轨,力争做到艺术性与通俗性并举。这些年下来,我们很高兴的见证了那些曾在金字奖获得肯定的作品和作者,在离开校园之后收获了更多的荣誉,有的摘取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有的拍摄成片后获得了包括数字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一等奖,优秀编剧奖等,更多的作品陆续在柏林,釜山,鹿特丹,温哥华,东京,香港等重量级国际电影节,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这样的成绩在验证了金字奖含金量的同时,对后来者更是一种激励。今晚,新的获奖者将会站到这个舞台上,也许和以往许多孩子一样,你们会手捧着奖杯,说一句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获奖。我想说的是,当你们离开学校,当你们的作品面对更多观众的考验,当你们携带着自己的作品所创造的荣誉满载而归的时候,希望你们仍然会说金字奖是我的第一座奖杯。 在经过初审评委和终审评委的认真观摩和评分之后,金字奖颁奖典礼最终颁发了6个奖项,共12位同学获奖。剧本单元:董丹蕊的《叶尔兰的枪》获得了一等奖;由苏铮和金立阳合作编写的《稍晚的晚餐》,娜日娅的《随和》获得了二等奖;成斌的《孟良崮战役》,陈咏的《中国式结婚》,唐宇宸的《谁》获得了三等奖。短片单元:一等奖空缺;马帅的《马杰与萨达木的夏天》,吴瑕的《无神论者的悲歌》获得了二等奖;李加的《藏地鼓声》,赵宇立的《如梦令》,孙家文的《办证》获得了三等奖。 本届金字奖新设立“最受观众欢迎短片”奖,由现场观众投票选出,获奖作品是《马杰与萨达木的夏天》。 颁奖结束后,许柏林秘书长上台致辞道:首先代表中国电影家协会对我们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第七届颁奖典礼活动表示祝贺,今天在现场,我也很紧张。因为我看台上的同学一紧张啊,我就能够听到他们的心跳,我一听到别人的心跳,我就紧张。因为他的心跳是为梦想在跳,他手里拿到的这一纸奖状,是中国电影通往世界电影的通行证,同学们你们一定要用好这张通行证。那么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电影,现在是百分百够得上一个电影大国,但是不够一个电影强国。在大国和强国之间,你也可以说有一步之遥,你也可以说有万里之境,那么一步之遥和万里之境的关系也可能就一转身,也可能就是一闪念,但是这一转身,一闪念,我们会不会?我们意识没意识到?我们有没有准备?这个很关键。那么剧本的人才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大家都知道一剧之本,所以我们电影强国要强在心灵上,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的剧本如果不强,我们强国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所以,这次我们一方面祝贺获奖的同学,一方面我们也将热切的关注这些获奖的同学和作品,因为你们身上有时代,民族的,电影的巨大的心灵潜力。我们也想和同学们一道共勉。一同把我们中国的电影向着强国电影推进。 籍之伟书记也对金字奖寄语道:从我的感受来说,金字奖已经到了第七届了,非常快。文学系每年都在举办这样一个非常好,非常重要的活动,已经成为我们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个品牌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学院给学生搭建的创作的平台,北京电影学院在全国2000多所高校,800多个影视类的专业里,我们突出的特色是什么——就是创作。这也是我们的优势。真正能够制作电影的,创作电影的,制造电影的,确实只有我们这一个学校,这是我们突出的优势。许秘书长给我们传达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我对他表示非常感谢。我们的剧本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看看,我们看过的影片,不管是我们同学自己的作业,还是我们看到的商业大片,又或者艺术片,还是其他形形色色的片子,成功的影片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剧本。所以,对我们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来说,电影剧本的创作,我们的文学是非常重要的。前不久,总局委托我们北京电影学院在下一步培养电影人才上,要办更多的学历教育,要办一些非学历的高端教育。不仅要培训导演,其他的电影创作人员,作为前端的,还要培训电影文学的创作者,电影剧本的创作者,这样,我们的电影人才能有一个好的基础,也才能走得更快,才能实现又叫好又叫座,也才能实现最后走向电影强国,这样一个长远的目标。 陆弘石主任致辞道:第一祝贺我们同学们今天受到表彰,第二将来在这个奖项的创办和评选过程中,我们能尽一点微薄之力。 典礼结束后,我们放映了金狮奖获奖导演贾樟柯的《站台》,这是《站台》胶片版首次在国内放映,观影者众多,贾樟柯导演特为上台交流。 贾樟柯亲切的对到场的观众说道:回了学校特别高兴,特别踏实,特别是最近这几天,外面很纷乱,搞的很紧张。但是回了学校,我发现真的是有电影的美好,也有同学之间、校友之间的这样一种温暖。今天这个片子《站台》,是我读书的时候在学院,每天没课的时候,拿一摞那个500字的绿颜色的稿纸,到三楼的自习室写的。99年想拍它,找到北影厂,然后找到了田壮壮老师当监制。我记得田壮壮老师跟我说过:小贾,电影有两种,一种是编造出来的,一种是你心里面流出来的。我也希望一直拍这种心里面自然流露出感情的这样的电影。可能这个电影大家也知道,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办法公演,当时也就这么拍了。有很多老外说,贾樟柯你很有勇气,但其实他不知道,其实不是勇气,是心里面始终有一种拍电影的高贵的感觉,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要借此机会好好感谢壮壮老师,电影学院真的是一个家庭,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在社会上,我们只要知道对方是学校的校友,就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我想我离开学校13年了,电影它的确也是一个娱乐,纷纷扰扰。我想用一句话跟同学共勉,我们不能变成娱乐万花筒里的一个碎片,我们始终要保持一个电影人的尊严和高傲感吧。最后,祝同学们能够拍出更好的更新的作品,而且我也相信学弟学妹们,你们拍出的作品一定能够一出生便风华正茂。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2010.6.15 |
剧本单元:
一等奖
作者:董丹蕊,文学系08级剧作本科班
二等奖
作者:苏铮、金丽阳,继教学院06级导演文学专业
剧本《随和》,
作者:娜日娅,文学系进修班4期
三等奖
剧本《中国式结婚》
作者:陈咏,文学系08级MFA
剧本《谁》
短片单元:
一等奖
二等奖
导演:马帅,继教学院
影片《无神论者的悲歌》
导演:吴瑕,文学系06级本科班
三等奖
影片《如梦令》
导演:赵宇立,文学系进修班
影片《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