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婚启事》:
编剧、导演:陈国富。嘎纳电影节参赛影片。
梗概:台北眼科医生杜家珍(刘若英扮演)有一个好工作和一个爱她的男人。可是,一天男友不辞而别。伤心失落的杜家珍想以新的恋情来摆脱对“他”的思恋。她在报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然后每天去见各种各样的男人。应征的男人中有体力劳动者,有教师,有演员,有皮条客,有同性恋者和毛片爱好者。杜家珍与他们见面的地点都是以前与“他”有关的地方。杜家珍每天给“他”打电话,通报见面的情况。电话那边却没人说话……终于一天电话那边传来了声音。说话的是“他”的妻子。妻子告诉杜家珍:“他”飞机失事已逝。飞机失事前,“他”告诉了妻子,他与杜家珍的恋情,并要娶杜家珍为妻。

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影片启示如下:
A、电影与生活:
杜家珍征婚对象的几十个男人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这样的剧本好编也不好编。关键是对生活中人物的选取。需要眼光的敏锐。我们都生活在“生活中”,我们都生活在“人”中。可是,本片编剧却抓住了他的生活中的这些人,并把这些人放进他的电影中。
所以,生活是编剧最大的财富和源泉。我们要尽可能地深入生活,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因为这是你工作的需要。另外,比接触大量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做“有心之人”,编剧要有“能够发现,善于发现的眼睛”。
B、关于剧作法:
剧作法是规矩,规矩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但是,一些出色的作品往往打破规矩。或者说,一部好的电影会创立新的规矩。
《征婚启事》打破了传统的剧作法。影片全部是散点和片断。全部是珍珠。或者说影片是一盘珍珠。一盘散落的珍珠不是一部电影。电影应该是一个美丽的珍珠项链。
《征婚启事》就是一个美丽的项链。电影的片断、电影中杜家珍与每个男人的见面都是一颗颗珍珠。作为电影编剧,更重要的是,有一条串这些珍珠的线。
这条线就是“他”──那个杜家珍“消失”了的男友,就是那个杜家珍所爱的男人。或者说:是杜家珍对那个男人的爱情。
C、关于“情节点Ⅲ”:
影片最后,杜家珍男友出现。“他”已经死了。这是剧作上的“情节点Ⅲ”。其实,这里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情节点Ⅲ”:
a、剧本的火把和太阳:
从剧作法的角度讲:“他”的出现,“他”的死异常重要。它是点亮整部电影的所有的牌、所有的珍珠的火把和太阳。
杜家珍所有行为的“契机”何在?杜家珍为什么征婚?杜家珍为什么要见那么多的男人?
契机和原因是:杜家珍爱自己的男友。随着“他”的离去,杜家珍的生活失去了全部意义。其实,对于那些参加证婚的男人来讲,也是不公平的,不管他是结巴,是劳动人民,还是毛片爱好者。现代文明的核心是:人的价值的平等。结果,《征婚启事》中,“他们”成了“他”的替代物,“他们”成了杜家珍报复“他”的手段。
杜家珍与所有证婚男子见面的地点,都是与“他”有关联的地方。杜家珍一方面是通过与“他们”的见面,勾起自己对“他”的爱情的回忆。其次,杜家珍通过这种男人最为在意,最为不堪的行为,作为对背叛爱情的“他”的报复和惩罚。而且,作为报复,杜家珍每天把自己与每个男人见面的情况通过电话通报给“他”。其中包括与一个男人上床。上床的原因是他有和自己一样的尴尬的笑容。
b、女人的爱情
恰恰是在与“他们”的见面中,杜家珍欲发深切地感到“他”的与众不同,“他”的出类拔萃和不可替代。其实,杜家珍因为对“他”的爱情,世界上的“他们”,在杜家珍的眼中已经失去了意义和光采。
这就是爱情。或者说:这就是女人的爱情。
c、世界的核心和生命的本质
我们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拥有一次生命,我们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总有人告诉我们世界的核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幸福,有的人说是快乐,有的人说是“痛苦”。
我觉得:世界的核心、生命的本质是“遗憾”。“遗憾”比“痛苦”痛苦一万倍。
世界往往不是梦想成真,世界往往不是心想事成,人定胜天。世界往往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世界往往是:“一切都是擦肩而过。”
就像岩井俊二的影片《情书》中的女孩藤井树,在街道上发现了另一自己时的蓦然回首。

——摘自《荣誉》修订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