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考试参考,苏牧讲座通知 |
电影元素作业(色彩作业,附教师评语)
《母女情》
作者:杨扬
一、省艺校舞蹈练功房晨
镜头1、大全大练功房内一面是镜子,三面是把杆。十几个11、2岁的女孩立着脚尖,手扶把杆依次而立。女孩身穿蓝黑色练功服,和白色练功鞋。
一个30多岁的女舞蹈老师,表情严肃地在女孩的身后巡视着。她手举一根小竹棍,一边走,一边用小竹棍点着女孩的胸、小腹、腿和臀部……
镜头2、小全(景深镜头)镜子:镜子中的小芸,焦距由虚到实。女孩小芸站在镜子边上。小芸个子矮矮的,年龄显得特别小。小芸不停地摆动着腿和胳膊。
镜头3、特写—特写(移,正面—背面)小芸的脸的正面。小芸的脸上闪烁着汗珠。
镜头从小芸的脸缓慢移到小芸的背面脖子。小芸的头发从脖根处向上盘起。金色的阳光下,可以看到小芸柔软、卷曲的黄色的胎毛。
小芸的旁白。旁白的语气有变化,由平静到兴奋,又到失望:“11岁的时候,我考进了省艺校舞蹈班。我们小学几乎所有的女孩都想学舞蹈,她们知道我考进舞蹈班后,简直羡慕死我了……可是,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后……”
二、小芸家 日
镜头4、小全(景深镜头)妈妈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小云坐在景深深处。前景的妈妈清楚,后景的小芸模糊。焦距从妈妈过渡的小芸,小芸变得清楚了。小芸不时用眼角溜着妈妈。
镜头5、中景妈妈严肃地说:“你不想参加钢琴比赛了么?!”
镜头6、中景小芸焦急地说:“想。想。妈妈,您放心吧,钢琴和跳舞我都会学好的!……”
镜头7、近景妈妈凝视着小芸。
镜头8、特写小芸目光定定地看着妈妈。
淡出。
三、艺校琴房
镜头9、特写淡入。钢琴声渐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一双小手在钢琴琴面上熟练地滑动着。
镜头10、小全小芸在弹钢琴,妈妈坐在她的身边。妈妈穿着一件做工精致的蓝色毛衣。
小芸一边弹琴,她的身体一边情不自禁地动着。妈妈用手扳住了女儿的身体。小芸直挺着身体弹琴。
小芸的旁白:“妈妈总算让我上了舞蹈班。可是,她对我弹琴要求得更严了……不知从哪天开始,妈妈穿上了这件蓝毛衣。它是什么时候买的,妈妈穿它还挺好看的。也许过不了几天,这件毛衣就是我的了……”
《月光奏鸣曲》渐弱。舞蹈伴奏的音乐逐渐盖过了《月光奏鸣曲》。
叠。
四、练功房 上午
镜头11、全景(叠)太阳直射入屋内,地板上泛着刺眼的白光。单调的舞蹈伴奏音乐中,十几个女孩在跳舞。小芸在女孩中间跳舞。小芸穿着蓝黑色的练功服,和白色的练功鞋。
从镜头11到镜头17,一直用小芸的旁白贯穿。小芸的旁白:“这就是跳舞么?!这么多天了,我们跳的都是一个动作……我一点也不喜欢我们的练功服。它的颜色太深了。我也不喜欢我们的练功鞋。我和妈妈在商场看过红色的练功鞋。可是,它太贵了……妈妈说:要是我能在钢琴大赛上拿到名次,她就送我一身练功服,还有一双红舞鞋,就象电影《红菱艳》里的那双红舞鞋一样……”
镜头12、中景女教师弹钢琴为女孩伴奏。她不时抬头挑剔地看女孩们。
镜头13、全景女孩们在跳舞。
镜头14、近景伴随着身体的旋转,小芸的头不停地旋转着。我们不时看到小芸无表情的脸。
镜头15、特写小芸的脚在作着小跳,脚上穿着白色的练功鞋。
镜头16、中景(跟)小芸在起步大跳。
镜头17、全景小芸在女孩中间作各种各样优美的舞蹈动作。
五、练功房外走廊
镜头18、小全妈妈一个人在走廊中来回走着。她的身上披着那件蓝毛衣。
六、练功房内
镜头19、近景女老师停止弹琴。老师喊了一声:“下课!”老师“嘭!”地一声合上了钢琴盖。
镜头20、全景女孩们停止跳舞。
女孩们一边擦汗,一边走向墙边,去拿自己的衣服和毛巾。
老师走出门。老师出门后,门一直打开着。
镜头21、近景(跟移)小芸走向墙边去拿自己的衣服。小芸一边走一边擦着汗水。小芸直觉中意识到了什么,小芸停住了脚步。小芸把头转向门口。
镜头22、全景妈妈站在门口。
镜头23、近景小芸静静地站着。
小芸自言自语地轻轻叫了一声:“妈妈!”
七、艺校走廊
镜头24、中景—全景(背面)小芸和妈妈并排走着,妈妈把水递给小芸。小芸大口地喝水。妈妈把那件蓝色毛衣披到小芸身上。优美的钢琴声响起。
八、艺校琴房
镜头25、中景优美的钢琴声,小芸在弹琴。她的身上披着妈妈的蓝毛衣。妈妈坐在她的身边。
钢琴声渐弱。
九、街道 傍晚 冬
镜头26、全景-中景-全景(摇,正面—背面)车如潮涌的街道。
车流中,妈妈、小芸骑着自行车迎着镜头驶来。二人穿着厚厚的、深色的羽绒服。
二人从镜头前驶过。
二人背着镜头驶向景深。
十、大礼堂
镜头27、黑画面掌声响起。
小芸的旁白:“第二年春天,我真的在钢琴大赛上取得了名次……”
镜头28、大全淡入舞台上,身材矮矮的小芸身穿白裙,她在接受奖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音乐家,把奖状和奖品递给小芸。老人亲吻着小芸。舞台后面放着一台巨大的三角钢琴。
镜头29、全景—中景(迎面)小芸拿着奖状和奖品迎着钢琴走来。
镜头30、中景小芸开始弹琴。优美的《月光奏鸣曲》。
镜头31、中景(移)镜头旋转着拍小芸弹钢琴。身穿白裙的小芸象一朵盛开的洁白的荷花坐在钢琴前。
小芸的旁白:“妈妈怎么知道我能取得名次的?一大早,妈妈就让我穿了一身特别漂亮的裙子……”
镜头32、全景—近景(推)妈妈坐在下面的观众席中。妈妈穿了一件漂亮的紫色毛衣。妈妈激动地看着台上的女儿。
小芸的旁白:“妈妈今天真漂亮。妈妈穿的那件漂亮的毛衣,是爸爸生前送给她的……”
镜头33、小全小芸在台上弹琴。
小芸的旁白:“妈妈真的实现了她的诺言:她送给我一套练功服还有一双红舞鞋……”
叠。
十一、练功房 晨
镜头34、大全(叠)撒满金色阳光的练功房。优美的音乐声中,小芸独自一人身穿一身奶黄色的练功服在跳舞。她的脚上穿着一双红色的舞鞋。
镜头35、全景—中景(推)镜子:镜子中,身穿奶黄色练功服的小芸在旋转。她的脚上穿着一双红色的舞鞋。
镜头36、特写叠(升格)
镜子:镜子中,一双真丝制成的、鲜红的红舞鞋,象一簇燃烧的火焰在旋转。
焦距由实到虚。
淡出。
教师评语:
1、这是一个优秀的作业。
何为艺术?这是每个学习艺术、包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经常考虑的问题。
《母女情》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作品。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它为何让我们激动?
① 、细节:
A、舞蹈练功房内,女老师手举一根小竹棍,她一边走,一边用小竹棍不时地点着学跳舞的女孩的胸、小腹、腿和臀部……
B、妈妈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小芸坐在妈妈的身边,她不时用眼角溜着妈妈。
C、小姑娘小芸一边弹琴,一边不停地动着身体。坐在小芸身后的妈妈,用手扳住了女儿的身体。小芸不动了,直挺着身体弹琴。
D、走廊内,小芸和妈妈并排走着。妈妈把水递给小芸。口渴的小芸大口地喝水。妈妈把蓝色毛衣披到小芸的身上。
② 、情感:
A、小芸在弹琴,妈妈坐在小芸的身后。妈妈穿上了一件蓝色毛衣。
小芸的旁白:“不知从哪天开始,妈妈穿上了这件蓝毛衣。它是什么时候买的,妈妈穿它还挺好看的。也许过不了几天,这件毛衣就是我的了……”
B、舞蹈课结束后,女孩们一边擦汗,一边去拿自己的衣服和毛巾。舞蹈老师走出练功房后,练功房的门打开着。
镜头21、近景(跟移)小芸走向墙边去拿自己的衣服。小芸一边走一边擦着汗水。小芸直觉中意识到了什么,小芸停住了脚步。小芸把头转向门口。
镜头22、全景妈妈站在门口。
镜头23、近景小芸静静地站着。
小芸自言自语地轻轻叫了一声:“妈妈!”
小芸本来去拿衣服,小芸的直觉中,妈妈就站在门口。小芸看到了妈妈,小芸在心中轻轻叫了一声:“妈妈”。
“直觉”是什么?“直觉”到底是怎么回事?怎样才会有“直觉”?是因为妈妈是小芸的妈妈,小芸是妈妈的女儿,才会有“直觉”么?
小芸在心中轻轻地叫了一声:“妈妈”。声音那么小,对喽,是“自言自语”。妈妈会听到女儿在心中叫自己么?
小芸在心中轻轻地叫了一声:“妈妈”。这个细节是会让人落泪的。
③ 、立意与主题:
作品首先如教师作业题目所要求,写了女孩小芸与妈妈母女间相依为命的情谊(母女情)。
但是,这并不是这个作品的精彩、深刻、独到之处。
作品表面上是写母女间的相依为命。但是,实际上是写女儿对妈妈的继承。当然,不是生命的继承,而是精神的继承。
妈妈是一个有志气的、坚强的妈妈(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教育女儿)。可是,女儿比妈妈更有志气,女儿比妈妈更加坚强。
镜头6、中景小芸:“妈妈,钢琴和跳舞我都会学好的!”
镜头7、近景妈妈凝视着小芸。
镜头8、特写小芸目光定定地看着妈妈。
女儿目光定定地看着妈妈。
女儿不愧是妈妈的女儿!
我们再回到上面“何为艺术”的问题。何为艺术?艺术不是精雕细琢地编织和营造,艺术是挖掘自己真实的情感,艺术是表现自己铭心刻骨的生命的体验。
2、电影化:
作品中的细节、情感、主题都是电影化的。或者说,作品中的视听语言不是贴在作品上面的“皮”,视听语言是融在作品的骨子里的。
除了上面举过的例子外,还有:
①、色彩:
小芸的演变是色彩的转变,小芸的练功服由深蓝色到奶黄色。深色是沉重、压抑的颜色。色彩的由深至浅,表现了小芸心境的变化。
妈妈的演变也是由色彩完成的。开始时,妈妈的毛衣是蓝色的。后来,妈妈毛衣变成了紫红色。红色是情感的颜色,红色是爱情的颜色。红色不仅表现了妈妈的变化,红色还表现了妈妈的爱情。
镜头32、全景—近景(推)妈妈坐在下面的观众席中。妈妈穿了一件漂亮的紫色毛衣。妈妈激动地看着台上的女儿。
小芸的旁白:“妈妈今天真漂亮。妈妈穿的那件漂亮的毛衣,是爸爸生前送给她的……”
紫红色的毛衣是爸爸生前送给妈妈的。女儿获奖了,爸爸好像也来了。
②、特写:
A、
镜头8、特写小芸目光定定地看着妈妈。
你看到小芸的“定定地”目光了么?!
B、
镜头3、特写—特写(移,正面—背面)小芸的脸的正面。小芸的脸上闪烁着汗珠。
镜头从小芸的脸缓慢移到小芸的背面脖子。小芸的头发从脖根处向上盘起。金色的阳光下,可以看到小芸柔软、卷曲的黄色的胎毛。
特写表现小芸的小,特写表现小芸的让人心疼的可爱。我们不禁感叹:电影中的特写,会将一个女孩的可爱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③、景深
镜头4、小全(景深镜头)妈妈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小云坐在景深深处。前景的妈妈清楚,后景的小芸模糊。焦距从妈妈过渡的小芸,小芸变得清楚了。小芸不时用眼角溜着妈妈。
这个景深镜头中,不仅表现了妈妈看通知书的事件,以及妈妈、女儿两个人物此时此刻的微妙关系。更重要的是,妈妈清晰区与女儿模糊区的相互置换,女儿的刻画生动有趣,呼之欲出,如在面前。当然,非镜头组接的一个镜头的景深中,还有妈妈和女儿的深刻联系。
④、光:
镜头11、全景(叠)太阳直射入屋内,地板上泛着刺眼的白光。单调的舞蹈伴奏音乐中,十几个女孩在跳舞。小芸在女孩中间跳舞。
这是“光”么?
一位知情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一在城里看到甘蔗,就不由肩膀疼。(他插队时天天背甘蔗。)
我已经不敢看“地板上泛着刺眼的白光。”了。它会让我想起小芸的。“光”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
⑤、色彩、特写、升格:
镜头36、特写叠(升格)
镜子:镜子中,一双真丝制成的、鲜红的红舞鞋,象一簇燃烧的火焰在旋转。
作品最后,用特写、红色和升格镜头,来讴歌、渲染作品的主题。
“一双真丝制成的、鲜红的红舞鞋,象一簇燃烧的火焰在旋转。”
⑥、镜子
作品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镜子。镜子的出现意味深长。
开头:
镜头2、小全(景深镜头)镜子:镜子中的小芸,焦距由虚到实。女孩小芸站在镜子边上。小芸个子矮矮的,年龄显得特别小。小芸不停地摆动着腿和胳膊。
镜中世界与镜外世界是两个世界。一个现实,一个浪漫;一个具体,一个虚幻;一个生活,一个艺术。那么,小芸呢?小芸是在两个世界中穿行。
结尾:
镜头36、特写叠(升格)
镜子:镜子中,一双真丝制成的、鲜红的红舞鞋,象一簇燃烧的火焰在旋转。
焦距由实到虚。
淡出。
作品结尾,镜子与其它元素相配合,使作品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