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马莲芳示范课教学设计)
(2016-05-18 18:53:45)
标签:
365 |
分类: 教学设计 |
咸阳市金山学校
教学目标:
1.
2.
3.
背景音乐——满文军《懂你》
一.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的确,提到母亲,总会让人有些许温暖,些许感怀。今天,让我们走进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共同去体验和分享深沉而真挚的母爱。
二.检查预习,基础积累
1. 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补充出示)
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生于福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主编了《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1944年7月病逝,中共中央接受他遗书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2. 字词积累 (朗读、勾画、理解、识记)
查氏
女红
人影憧憧
饮泣吞声
万籁俱寂
三.速读课文,感知母爱
请速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回忆母亲的几个片段。(学生板书)
元宵夜背我赏灯
读小说热泪涌流
儿受罚母亲落泪
熬深夜为儿做鞋
四.
思考(一)说说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片段,为什么?
提示: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如人物形象或情感、材料选择、语言表达、写作手法等
例如:1.场景描写,具体描写元宵节的灯光和大人小孩的欢乐景象,突出母亲背我走来走去观灯,让我能够一饱眼福的用心和爱意。年轻的可爱的美丽的母亲形象。推想中蹑手蹑脚的细节描写。
2.母亲情感的丰富,善良和对苦难女性的深切同情。
3.与父亲严厉态度的对比,母亲内心的矛盾;吻了几吻的细节。
4.母亲的辛苦劳碌。细节描写等。
思考(二)通过这些片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慈爱、善良、心疼孩子、勤劳能干。(学生板书)
有一定的文化和能干的才具,有丰富的感情,但闭锁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没有施展才干的可能,只能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子女身上。时刻不忘子女,要让子女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以自己的感情为熏陶,教化子女,使子女形成正确鲜明的爱憎;为子女受责而揪心般痛苦,却竭力克制自己的感情而赞同封建式的教育以督促子女上进;日夜劳碌,为家人作不尽的奉献。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选择的片段,再次感受文中母亲的形象。
思考(三)联系全文,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补充1-2自然段: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对母亲的悼念。
7-8自然段:照应开头,痛惜母亲去世的年轻,对母亲赞颂和对旧社会的谴责。
感念、理解、歉疚、感恩、痛惜之情。(教师板书)
思考(四)你能说说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吗?
截取生活经历;(截取法,典型经历或闪光瞬间)
注重细节描写;(重细节,修饰或细腻刻画)
记叙穿插议论。(有议论,叙的深化,分析言行、心理,评价叙的内容,扩展主题)
走出文本,观看《母亲》短片,创设情境。
走遍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回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年轻的面庞敌不过时光的侵蚀,风中的白发挡不住岁月的消磨,永远不变的依然是那颗牵挂的心,伴着孩子的脚步,渐行渐远……
五.
寻找母爱,学以致用。请谈谈你在生活中感受到母爱的经历、片段,并写下来。
要求:截取法,重细节,有议论
写作交流点评
六.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的确,是母亲凝结了我们的血肉,是母亲塑造了我们的生命。母亲用优美的年轮,编成一册散发油墨清香的日历。年年岁岁,我们都在她的深情里度过,在她的臂膀间嬉戏。我们长大了,她的黑发却似枫叶上的寒霜,星星点点闪着银光。望着那些岁月的痕迹,
爱不是口号,爱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