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发表于<<楚天都市报>>第6版
智能化和联警将使城管执法更阳光
■作者:梁萍
昨日,武汉市城管“智能化”应急指挥中心正式揭牌启用。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哪台执法车行至何处、有没有怠工偷懒,全都可以看到。(3月29日《楚天都市报》报道)
警察执法,一面靠的是巡逻,一面靠的是报警。尤其是“110指挥中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城管执法,更多的时候靠的还是巡逻。所以,这在管理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当然,群众也可通过一些电话专线进行投诉或举报。然而,这些过去所谓的专线也只是具备普通电话的功能而已。所以,其在作用上还是不够先进的。如今,武汉市城管启动“特服”电话来接收投诉或举报信息。市民们就可如拨打“110”报警号码一样,向城管部门反映问题了。这让市民与城管部门在沟通上更为畅通了。于是,城管部门在短时间就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有的放矢地更好开展执法管理工作了。
当然,快速收集到信息,而无法快速地出动执法人员去处理,其意义或作用也是不怎么大的。武汉市城管部门,在这次的“智能化”运用上考虑得很全面,也很连贯。因为,他们在每台执法车上都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如此而来,应急指挥中心在接到群众的投诉或举报信息后,马上就能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找到离欲去执法处理点最近的执法车,而发出指令。于是,城管执法人员就可更快速地赶往执法点而进行执法处理了。这也就有几乎接近“110”出警的快速了。对此,武汉市城管部门说,能保证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理。
我们时常在大街小巷中看到涂有“城管执法”字样的车辆几乎是无处不在。表面上看,这在执法管理上是撒下了“天罗地网”,而让有影响市容市貌等的行为不敢随时随地地“轻举妄动”。这是好事。但是,这些车都是在公务执行状态中吗?这可就不一定了。因为,有些执法人员是打着公务的幌子而开着车在办私人的事,更有甚者还把执法车驾驶出辖区在私用。于是,严重乱用或滥用了执法车而占用了执法资源。如今,在执法车上装上“智能”监控系统,就可避免这种现象了,而且其不仅监控了执法车的使用,也监控到了执法人员是否在怠工偷懒了。
不过,在城管执法工作中运用“智能”系统的意义和作用,还不仅如此。众所周知,在前些年,人们对一些城管执法颇有意见而使对其的印象很差。更为重要的是,当城管在执法中与被执法方出现纠纷,甚至违规违纪或违法时,由于取证难而各执一词,于是难以或无法处理。如今“智能”系统在城管执法中全面运用,这就可对现场进行取证了,而且由于现场执法过程,在指挥中心能全程监控得到。所以,其对执法人员的行为也有监督和约束的作用,而使执法行为更文明规范,以及更阳光。
记得上月20日,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在召开的全市城管工作会议上说道,武汉城管要有“大城管”的意识,争取当好市民的“大管家”。看来,市长是说到,就要做到了。因为在短短的一个多时间后,武汉市就将“智能”系统运用到城管执法管理工作中,这就是有效的举措,更是大举措。当然,也仍然不仅如此。据《楚天都市报》同日报道,昨日,武汉市公安局治安处向市城管部门派驻治安民警。对此,请大家不要误会警察是去给城管“为虎作伥”或“如虎添翼”的。因为警察是去更好更快捷维护城管执法秩序的,于是针对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执法、暴力抗法导致的治安、刑事案,就将可及时依法查处。这是具有一定预防和及时制止其中之违法犯罪行为之作用的。而且,警察在现场与城管的同时出现,在某种意义或程度上来讲,也是对城管执法行为的一种监督或约束。
这些种种举措,使我们相信更深信,武汉市民将与城管一起携手努力,共同创建出一座文明美好的城市。同时,我们也相信更深信,武汉市城管会尽快真正成为市民的“大管家”,从而在市民心目中会树立起“大城管”的光辉形象。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090329/ctdsb667226.html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090329/ctdsb667228.html
加载中,请稍候......